中国园林网8月16日消息:白宫、金字塔、斯芬克斯像、希腊众神像、凯旋门,这不是世界公园,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建筑。近日,网上一组关于湖北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内矗立着仿造各国的文明建筑的照片,被多家媒体、网络转载,引发热议,让不少网友惊呼“山寨”。
面对网民“山寨手机什么的都浮云了”的惊呼,湖北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所给出的解释是,整个校园规划为一个“世界文化园”,把人类文化的精华融会于校园的建筑和环境之中,用建筑和雕塑表现人类文明发展史,向学生展现一个人类文化平台。让学生在“文化平台”上积聚知识,提升才华,从而成为知识英雄和创新勇士。不过,总体上看,无论是主流看法还是网民的声音,都对“山寨几个国际著名建筑就能成为国际化学校”表示极度的怀疑与否认。这是因为,国际化,本身就已经呈现出泛滥之势,正如网民所评论的那样,国际化,真就那么好?
鲁迅先生在评价中国文学发展时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这句名言,后来演变为“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文学如此,艺术如此,高校的发展,其实也是如此。然而,我们的高校,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却越来越同化——不仅体现在外面的“容貌”,更体现在办学的理念。中国高校的“容貌”,越来越像中国的城市,在“国际化”的呼声中,其个性,几乎是丧失殆尽。“容貌”的雷同,其实也正是办学理论雷同的外化。丧失了独特的办学理论,我们的高校,不管是在规模的扩大还是在专业的开设等方面,都只能是一哄而上。数量倒是多得惊人,但是,科研成果特别是创新成果呢?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并不多见。
退一步说,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堆砌在一起,可能与创办世界文化园,还是无法划上一个等号的。建筑是文化,但是文化绝对不仅仅是建筑;同时,如果堆砌一些建筑,就能够创办“世界文化园”,那么,这样的“世界文化园”,也太容易创建了,容易到一个小规模的建筑队就足以胜任。今天,我们一直强调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扭转,然而,最应该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校,却只能想到用山寨世界著名建筑来美化校园,来创建“世界文化园”,这恰恰完全背离了创新精神。当然,让学生感受世界建筑文化,也是无可非议的,不过,感受世界建筑文化,并不是只有山寨著名建筑这一个渠道。
将世界著名建筑堆砌在校园内,其实还违背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让我们的学生整天沉迷在一所满是山寨建筑的高校内,他们到底能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呢?恐怕再乐观的人也想不出有什么正面、积极的功效了。因此,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所给出的“让学生在文化平台上积聚知识,提升才华,从而成为知识英雄和创新勇士”说法,即使不是借口,那也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式的美梦了。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