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0日消息:烈日当空的盛夏,当行进在整洁舒适、绿树葱郁的巴南区鱼洞滨江路时,你也许会惊奇地发现,道路旁边的一排大树都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一个半月型的大桶,每个大桶内都盛有水。
“这是我们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滴灌桶,被市民戏称为养护大树的‘神器’。”8月15日下午4时许,烈日下的鱼洞滨江路上,地面温度近50℃,黄隆旭驾驶着园林绿化水车缓停缓行,一边给道路两边的绿化带浇水,一边给大树下的多功能滴灌桶加水。他笑呵呵地说:“有了这个‘神器’,这些大树都不再‘口渴’了。”
从土货到“神器”
“城市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要做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要做有心人。”巴南区市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滴灌属于局部微灌,通过桶底的塑料管缓慢地向根系土壤持续供水,可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因为不“跑水”,每一滴水都得到充分利用。灌水量虽小,但供水时间却很长,工人一般两三天往桶里补一次水。相比水枪喷洒,这种方式既节约用水,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
对于滴灌,巴南区市政园林局的工作人员没有少花心思。起初,他们结合经验,想了很多土办法,比如在塑料袋上扎眼、塑料桶上钻孔、废弃垃圾箱内胆覆上有孔眼的垃圾袋做成简陋的滴灌装置等,但很快这些简易的“土货”就暴露了不足,不耐用,有碍观瞻。为此,他们集思广益,创新设计了一款半月型塑钢滴灌桶固定在树干底部,既美观,又耐用,在桶里加入化肥或农药还可施肥、除虫,被市民戏称为树木消夏解渴、祛病除灾的“神器”,为巴南区园林抗旱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悉,他们自制的500个多功能滴灌桶,可保证3500株行道树的水分需求。加上其他的抗旱措施,足以让巴南区的行道树滋润一夏。
巴南区市政园林局的节约创新不仅于此。据介绍,他们还利用废弃的有孔眼的塑料管、竹子、木块等材料,制作出一种低耗高效的 “喷灌”设施,比水车喷灌节水20%左右。在公园、护坡、防洪堤等绿地面积大、人工浇水不便的地方安装自动喷灌装置,喷水均匀,比普通地面灌溉节省30%-50%的水及50%的劳动力。而沿江地段的绿地,则抽取江水进行浇灌。
做一个有心的管护者
“我们局领导车后备箱里随时都备着一把小铲子,走到哪里随时都会看看土壤的水分含量、植物的生长情况等。”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领导有心,普通管护工人更是用心。杨吉明长期夜间作业,却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当这位憨直的管护工被问到有什么愿望时,他说:“我没什么大的愿望,就希望这些大树健健康康的,我心头也就踏实了。”
据了解,巴南区还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每条路段 “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各片区指定管理人员每天步行检查,技术组人员定期督查,做到“勤转、勤看、勤管”。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整改时限;对人员实行“四级”考核督察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引入GPS等信息化手段,对抗旱作业车辆情况做好动态监测、督察;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区范围内镇街及其他社会单位对绿化管护情况加强巡查,对存在养护问题的责任单位,发出整改函告及技术专报;对土质、肥料、乔灌木的修剪整形及病虫害防治制定了严格的细则;还编写了《巴南园林植物与管护指导手册》指导全区园林管护工作。
巴南区市政园林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严格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要求,以“科学发展、创新思路、节约高效”为原则,狠抓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了稳定、完善、高效的城市园林运转体系,全面提升了园林绿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使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大大提高,成为巴南区今年抗旱保苗工作成功的有力保障。
节约型园林显成效
通过制定科学抗旱预案以及措施得力、办法到位,在今年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中,巴南区园林绿化抗旱保苗效果显着。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巴南区立即启动抗旱保苗预案,科学安排人员、水车和作业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针对不同绿地类型、植物品种和栽植年限的植物进行抗旱保苗工作,做到了新栽1-2年园林植物没有因缺水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的现象,重要节点、主干道和公园广场的园林景观效果良好,各类乔灌木没有出现黄叶、落叶或枯死等生长不良的情况;全区管护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特别是有“鲜花大道”之称的龙洲大道、渝南分流道等,春季的照手桃、海棠、紫玉兰、红梅等繁花似锦,夏季的紫薇更是开得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由于巴南区抗旱效果显着,日前,市园林局将2013年度主城区市街绿地抗旱工作现场会放在巴南区召开。会上,市园林局相关领导结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绿化养护及抗旱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对巴南区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围绕节约型园林建设,研制了大量实用、有效的节水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抗旱现场会之后,市园林局还分两批组织了远郊区县及相关园林企业到巴南区考察学习,巴南区市政园林局自行研制的滴灌桶等技术或将在全市推广。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