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品位

2013年08月21日 11:20中国新闻网李 述

中国园林网8月21日消息:最近,媒体关于园林部门寻找征集古树名木的报道,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原市级领导李述曾于2005年为《长春古树名木》一书作的序文,对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贡献所做的诠释,对眼下正在进行的这项寻找征集活动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本报今日再刊此文(部分略作修改),冀盼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共同为我们这座北国森林城添绿增色。

听说,园林的同志们在做长春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过去,只知道南方有千年古柏、老槐、银杏、榕树;现在,看到我们长春也有一百至四百多年的古树名木,备感欣慰和自豪!

长春的这些古树名木,无论是不畏严寒的苍松,婀娜多姿的垂柳,挺拔参天的青杨,枝繁叶茂的白榆,霜红胜花的五角枫,还是硕果累累的寿星梨树、山丁树、核桃秋,香气飘逸的紫丁香,果实沁人心脾的桑树;无论是长在公园、庭院里,还是生于平原、丘陵上;也无论是平民百姓所种,还是名人善士所植,它们都历尽沧桑、老而不衰,冠大荫浓、蔚为壮观,可谓老树常发新芽,嫩绿总挂枝头,生生不息,福及人们,滋润万物。应当说,每一株古树、每一棵名木,都在见证一段历史,传载一个故事,展示一种精神,表现出很高的人文品位。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生命之本。它们都是人类和万物的挚友,是庇护神。就树而言,它与人类相生、相伴、相存、相发展。树为人类和獐狍野鹿、猛虎雄狮、昆虫禽鸟、茸草庄禾等万物创造了生存环境,提供了延续生命的资源。有的孤树,还在军事、测绘方面起着标识作用。至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止风沙,净化空气,则无有替代者。百年、千年古树名木,更是活的历史,新鲜化石,绿色文物,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气候、地质、水文、自然状况以及动植物演变的见证。自然界不能没有树,人类离不开树。

自古以来,人们就酷爱树木,尤其对古树名木,更是钟爱有加,并赋予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因为那是父母辈栽的桑树与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唐朝大诗人杜甫作过一首叫《古柏行》的诗,他深情地写道:“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当代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气壮山河的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广为吟诵。陶铸曾撰文赞美松树的风格,茅盾亦写过白杨礼赞。世界许多国家的外事交往,元首们也常常要在被访问的国家栽棵树,作为美谈和友好纪念。人们爱树,更爱古树名木,珍爱之甚以至将其神化,缀文编成许多富有人性情趣的故事。老槐树为七仙女、董永主婚配,嫦娥月桂树下纺线穿梭思念郎君,蒲松龄笔下有树精花神,都与人紧紧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那是人们对生命的崇拜,对自然生态的厚望,对美好理想、锦绣前程的寄托;那是人们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坚韧不拔、强劲生命力的歌颂,对不惧风霜、雨雪、严寒风格的赞美,对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和博大仁爱精神之肯定;那是对友谊和交往的珍视。

现在,大家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这里应当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树木的和谐。树庇护人,人爱惜树。中国古人就主张天地人合一,和谐共存,相依为命。爱树木、爱森林,尤其珍爱古树名木,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个群体或个体综合素质及文化涵养高低的体现。城市、农村,单位、个人,都应留心查一查,看一看,你那里有没有古树名木;如有,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保护起来。爱树,就要种树植树。党和国家一贯号召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具有深远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殷子孙,应继续进行下去。多数人的事,要多数人做。提倡结婚植树,生孩子植树,享尽天年以后也要为其植树,使植树造林蔚然成风,齐心合力绿化祖国大地,绿化我们的家园长春。并且,要立法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绿化成果。让古树名木青春永驻,继续殷富子孙;让后人在大树底下乘凉时,也能看到感到我们这一代人为他们种植的参天古树和带给的福祉!  

推荐阅读:

南京:古树名木相继“热死”?

海南立法保护古树名木

湖北民院专家调查发现建始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丰富

海南:砍伐名木或一级保护古树 最高罚40万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