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我国被世界称为人工林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以及木材蓄积量都在增长,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却并未因此而得到遏止。沙尘暴、水旱灾害、虫灾、泥石流等恶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等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表明我们的植被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应该说,在我国,森林的重要性是被广泛认知的。记得小时候上生物课,印象最深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知道了这是森林植被的重要功能。但在那个年代,却少有生态的概念,对自然界有些认知也是有偏颇的。比如说,那时,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除了种树,大都还做过一件事情——拔草。马路边、庭院内、校园中,野生的杂草被当作“敌人”统统被消灭掉。人们似乎并不知道,杂草与树木一样,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即便现在,在我们的城市中,依然很少见到杂草等野生植物,不是被拔没了,而是没有了生长的土壤。而当今国际上考察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看城市有没有自然植被,有多少野生植物种类。
为何森林覆盖率以及林地面积的增长未能遏制住恶性自然灾害的频发?它与我们长期以来对生态问题认知上的缺失、偏颇,与绿化工作中的误区,与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较之森林,我们对于草地的重要性及草原生态的恶化更缺少重视。草地是重要的植物种类之一,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40%,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我国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的支流均发源于草原区,天然草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由于多年来我们对草地生态保护的忽视,致使我国草地面临的危机十分严峻:草地“三化”(退化、荒漠化与沙化、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鼠虫灾害严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由于草地植被大面积开垦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开采,造成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裸露,水土流失加重。
受破坏的还有湿地。多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在许多大城市中,湿地几乎消失殆尽。
此外,对政绩、经济效益的功利性追求,使绿化、环保也成了某些人手中的逐利工具,不少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面子工程:砍大树种灌木,搞大草坪,搞名贵树种的大树进城……绿化对观赏性的重视远远胜过对生态功能的重视。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超额回报付出的惨重代价,最终会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所得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灾难。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我们不能再干了!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