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一座大山,一片湿地,一间小屋,一位老人,这不是一幅画,而是61岁赵山大爷真实的生活写照。在滦河源头,护林员赵山替津京看护生命之源,在一个人的湿地里,一待就是十年。
昨天,记者沿着崎岖山路,坐着赵大爷的草地摩托车,向着滦河源头出发。“记者同志,上山颠簸,要坐稳啊。”羊肠似的山路上,赵大爷一边小心驾车,一边提醒着。到了半山腰,树林越茂密,路也越难走。赵大爷拿出柴刀,砍去一些拦路荆棘。但没走多远,记者腿上被荆棘划了好几道口子。赵大爷腿上也是划痕累累,新旧血口子都有。
“现在植被好了,但防火难度更大了。”赵大爷告诉记者,他的责任就是看好滦河源头,坚决不让火灾发生。由于滦河源头属于保护区,必须要比别的护林员更要上心。刚开始时,赵大爷巡山全靠脚,几个山头巡一次至少20公里路,要走整整一天。后来改作骑马,但老人年龄大了,骑马不得劲儿。骑草地摩托巡山的念头起于几年前。“山火烧起来快得很,光靠两只脚不得行。去年差点酿成大祸,幸好发现得及时。”站在半山腰,赵大爷指着山下一块凸起的林地告诉记者,一个村民将烟头随手扔在路边,点燃了地边的杂草,幸好他离得近,发现及时。后来赵大爷不顾老伴儿反对,一咬牙买回来一辆二手摩托车。
有了摩托,巡山速度提高了,赵大爷可并没轻松多少。山路要么都是野草,一上露水特别滑;要么太颠簸,刚开始跌得鼻青脸肿是常事。为了巡山及时方便,赵大爷将“家”安在滦河源头下行5公里的山坡上。每天清早出门巡山,中午回家简单吃点又往山上赶,黄昏前还要出去巡一趟。
与空山为伴,在林海中守望。夏天喝水接点泉水,冬天下雪化点雪水。冬天小屋里风呜呜响,屋里屋外一样冷。在大山沟里独处10个年头,常年没有电话信号,赵大爷最深的感触是寂寞,有时整个冬天都见不到一个人。
赵大爷说,尽管很孤独,但一想到自己替北京、天津这两座特大城市看好水源,就觉得肩上担子重了。
推荐阅读: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