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管护天然林 两个林业局为何一亏一盈?

2013年09月10日 10:03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9月10日消息:在阿坝州,有两个林业局承担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去年收入却相差很多:川西林业局亏损400万元,马尔康林业局盈利200万元。

两者同为州属企业,级别相当;作为森林“守护人”,两者均以国家财政支付的天然林管护费为主要收入。为何前者难以为继,后者风生水起?8月30日至31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美丽中国四川林业在行动”采访团,对两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亏损:管护天然林几乎是唯一工作

8月30日下午3点,理县米亚罗管护站,川西林业局护林员高华勇巡山归来,往床上一躺,按开了电视。“原来连电视都没有,巡山回来就只有睡觉。”他说,每天巡山10公里,回站休息。这样的作息安排,自天保工程一期开始,已持续了15年。

川西林业局如今有158名在岗职工,管护天然林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工作。川西林业局副局长董生刚介绍,为改善员工待遇,林业局曾尝试过林下养猪、种植中药材,“都没搞起来”。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后,川西林业局停止了林下经济的尝试,只保留过去留存的总量3万千瓦小水电站。“这之后,基本都吃‘皇粮’”。

然而,“皇粮”并不够吃。董生刚表示,阿坝10个州属林业局,均为解放初森林工业企业转型而来,离退休员工众多,“包袱”沉重。

川西林业局管护林地面积约180万亩,国家财政每年给予近1200万元管护费,加上小水电,每年总收入近1400万元。而该局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000余元,加上逾1400位退休员工的医疗保险,年支出达1800万元,亏空400万元。

董生刚直言,近两年主要依靠天保工程一期结余款填补亏空,两三年后,将很难支撑。

盈利:从2007年起开展多元化经营

8月31日10点40分,马尔康林业局毛茂处管护站,站长刘城拿着一窝白菜,撕碎了朝林地里扔,四散的跑山鸡蜂拥而至,争吃起来。

林下养鸡,只是刘城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上,他和同事共6个人,就开展了5项“生意”:一年4批,每批养1200只跑山鸡;喂养中蜂,年产10多桶蜂蜜;种植8亩蔬菜,自己吃加外销;林下种植贝母等16亩中药材;当然,还有老本行——天然林管护。

6个人,能否忙得过来?“这段时间森林水汽重,火险等级不高,两人巡山够了。”刘城说,在阿坝,除冬季防火外,护林员空余时间较多,可用于多元经营。

活儿多,大家积极性也很高。马尔康林业局给各站下达经营目标,超出部分分给当地员工。去年,毛茂处站多元经营分成,员工拿到近1000元。

“产业不行,林业难行。”这是马尔康林业局副局长刘明的口头禅。在他看来,不谈多元化经营,管不好森林:该局成立于1956年,在职职工517人,离退休职工有近5000人。

如何发展产业?刘明认为,自家有两大资源优势:林下的绿色环境和空间;老牌企业规模大,空地较多。

从2007年起,局里便开始多元化经营:旗下3个林场,统一在林下开展养鸡鸭、养蜂、野生菌采集,在自家加工包装车间形成产品,统一冠以“森老坎”品牌销售;对于空地,则依托生态旅游兴建酒店,目前已有4家。

马尔康林业局员工收入在阿坝算高的,去年平均月薪超过3000元。2012年,林业局管护335万亩林地,收入2500万元,多元化经营收入逾600万元,扣去成本,获利200万元。在天然林管护方面,当地森林覆盖率14年间提高10.4%,已连续25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专家点评]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学军:国家发放的天保资金,主要解决员工基本生活,单靠这笔钱,很难赶上我省工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吸引人才、提升管护水平。

在不影响管护的前提下,天保工程执行单位发展多元化经营,是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施行中,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打好“生态”这张牌。林下种养、生态旅游,都是很好的方向。

    [链接]

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是我国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措施之一。2011年,为期10年的天保工程第二期启动,中央投入逾232亿元,省级投入近20亿元。工程常年管护森林面积2.77亿亩,以天然林管护、恢复森林生态功能为重点。目前,我省有208个单位作为天保工程执行者,包括28户原重点森林工业企业,主要开展防火、防盗伐、森林抚育等工作。

推荐阅读:

辽宁省公益林和重点天然林管护核查与资源监测工作

辽宁: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和省级天然林资源监测工作展开

新疆兵团林业局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进行复查

云南红豆杉实现规模种植 抗癌药用提取不再依赖天然林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