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杜尔伯特:生态名县与富民强县和谐相融

2013年09月12日 09:39大庆网

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2003年,面对“花草稀疏见、碱面满天飞”、“企业小散乱、污染无节制”和“柴草垛遍地堆、泥草房连片建”的生态生产生活窘境,新一届县委班子深入分析县情实际,确立创建龙江“生态名县”的宏伟目标,将生态建设纳入“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发展战略,决定以优化生态环境为载体,促进兴业、富民、强县同频共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通过近十年来持之以恒地抓推进,彻底扭转了昔日不利形势,先后获得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等荣誉,以及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2012年在全省率先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并顺利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殊荣。优良的生态环境集聚了加快发展正能量,县域经济总量从2003年的14.5亿元攀升至2012年的96.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从原来的2.1亿元跃升至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的958元陡升至141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的的3948元猛升至15200元,住房砖瓦化率从原来的38.5%骤升至85%,成功破解了保护生态与促进发展的矛盾对立关系,创新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做强经济的和谐相融。

一、抓战略升级,营造“生态名县”建设良好氛围。

1、发展思路引领。

2003年以来,县委班子把生态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作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优势来涵养,创新提出建设龙江“生态名县”的发展战略,自觉运用生态经济理念引领县域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管理、民生改善统筹兼顾、协调促进。

2、顶层设计牵动。

因地制宜规划“四个生态示范区”引导发展,西部滨江约1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种植、多元牧业发展和渔业养殖综合生态经济发展;南部及中部约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以恢复自然景观、防风固沙、“三化”治理为重点;连环湖渔场、新店林场约700平方公里的区域以搞好林业生态建设、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心任务;围绕泰康镇为中心的区域则以推进工业经济和多元经济并存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3、法律法规保障。

聘请北京大学和省科研部门的专家,编制《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落实生态优先政策;借助民族自制地方有立法权的优势,先后颁布实施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原管理条例》等11个条例及办法,把生态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审计,重点审查生态建设资金、造林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植被覆盖率等13项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

二、抓植树造林,构筑大庆地区绿色屏障。

1、大力推进堵“西北风口”工程建设。

先后6次集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突击战役,推进实施敖古拉荒坡、程地房子沙地、九河沙地造林绿化工程,投入资金920多万元,完成造林35.6万亩,自南端敖古拉油田至北端江湾乡、克尔台乡,原来100多公里的“西北风口”得到根治,呈现出碧水蓝天、草美花香的生态景象,重现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好景观,被外来游客美誉为“塞北江南”。

2、创新机制拓宽造林资金投入渠道。

采取林场以土地、技术和基础设施入股,群众以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的办法,推进了“谁造林、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营林机制改革,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以“官造官营”为主向“民造民营”为主的转变,累计吸纳社会造林资金1100多万元,全县非公有制营林比重达到93.2%。

3、加快植树造林步伐。

制定每年植树造林不少于5万亩、绿化村屯不少于60个的刚性指标,严把苗木的起苗关、运输关、栽植关和管护关,千方百计保证林木成活率、成林率和成材率。目前,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1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25%提高到13.2%,成功实现“百万亩沙地人工林”建设目标,活立木总蓄积达473万立方米,经济价值近20亿元,为子孙后代积攒“绿色储蓄”,创办富足的“绿色银行”。

三、抓植被恢复,开拓草原治理新天地。

1、加大草原保护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草原“三化”现实问题,以及国家有关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广大农牧民爱护草原、管护草原的意识,还把推进草原生态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提高领导干部对草原管护的责任感。

2、在全省率先实施草原禁牧。

克服重重困难挑战,从改变少数民族放牧生活习俗入手,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全境全域草原休禁牧工作,将全县364万亩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给2.1万余户农民经营管理,组建草原执法大队,不定期下乡巡护督查,从根上杜绝了偷牧现象的发生。

3、加快草原改良进程。积极争取国家草原改良项目,通过人工种草、浅翻轻耙和围栏封育等措施,加快草原改良建设步伐,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改良草原120万亩。经过不懈努力,草原植被覆盖率、草层高度明显提高,每亩牧草产量从原来的不足50公斤提高到130公斤,2012年全县草原产干草53万吨,较好地满足了牛羊集中规模舍饲需求,拉动畜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产值从原来9.4亿元增长到2012年29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农业经济“半壁江山”,年均拉动农民人均增收482元,实现了草原生态效益与畜牧养殖效益比翼齐飞。

推荐阅读:

浙江嘉兴:梧桐街道打造国家级生态街道

江西:全南县扬生态优势 促城乡添绿

河南:用“绿色产业”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华丽转身 [分页]

四、抓水系治理,打造松嫩平原塞外水乡。

1、生态补水。

制定《全县水系连通规划》,累计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八支干和九支干引水干渠,补水总量超过11.3亿立方米,全县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得到有效满足,全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场恢复生机。

2、严格管水。

加大工业水污染治理力度,关停整改海达纸业等重污染企业,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对自然泡泽检测监察,取缔地表水周边污染源,采取植树种草、推广科学种植等方式,防止地表径流污染,竭力保护珍惜水资源。

3、科学用水。依托和发挥水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建设了当奈湿地、寿山旅游度假村、连环湖等旅游景区,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达70多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年创产值2.8亿元;开发无公害水产养殖,渔业养殖水面扩大至140万亩,叫响“克尔台”、“连环湖”、“石人沟”等知名品牌,渔业实现产值2.1亿元,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效应凸显。

五、抓节能环保,发展壮大新型工业体系。

1、突出环保导向。

坚决摒弃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决不引污染企业、坚决不引夕阳企业、坚决不引恶性竞争企业,着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提升县域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地方工业扩量提质增效。

2、壮大园区规模。

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配套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强化园区载体功能,吸引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前景看好、节能环保型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产业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德力戈尔工业园入驻企业已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成功晋升为省级工业园区。

3、培育循环经济。

依托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发挥畜牧业承农、启工、活商的中轴产业作用,引进发展乳品加工、羽绒加工、禽类加工等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扶持壮大牧源药业等骨干企业;依托绿色有机粮食产品,培育发展龙泰、隆舜等糙米加工企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农工互动、产业相融、承接发展的循环经济格局。四是发展新型能源。抓好节能减排,力推绿色发展,着力推进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瑞好两个风电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风能利用;全面推广户用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等方式的生物质能利用;积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节能建材在泥草房改造、居民新区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太阳能在采暖、照明和节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全力加快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进县建设。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2003年乡镇主导型的270家发展到2012年以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为主的311家,全县地方工业产值由原来的10.04亿元增加到175亿元,年均增长37.4%。

实践表明,杜尔伯特县以“生态名县”牵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还有效加快了兴业、富民、强县进程,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发端于杜尔伯特县的探索实践、源自于大庆的宝贵创造,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顺应群众对美丽中国、美丽龙江、美丽大庆的热切期待,对于更好地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启发借鉴。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化认识摆上重要位置。杜尔伯特县正确处理建设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优化与兴业、富民、强县的良性互动。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选准主攻方向。杜尔伯特县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因地制宜地采取“林草水并举,风沙碱兼治”综合措施,创造了宝贵的绿色财富,培育了生态建设后发优势。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配套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杜尔伯特县探索建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严格的生态责任审计,促使全县各级干部把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同等重要位置。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持之以恒顽强意志推进。杜尔伯特县各级干部围绕生态建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十年磨一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获得各方面普遍好评。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热情。杜尔伯特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从扩大舆论宣传让“生态名县”政策家喻户晓,到创新设计载体、改革经营体制等激发内在活力,再到富庶全民的宜居宜业环境,生态文明已深深落地生根。

周志刚:好一个“功成不必在我任”

十年磨一剑。杜尔伯特用近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花草稀疏见、碱面满天飞”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涅槃之变,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一种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任。

功成不必在我任,才能目标精准、措施得力,才能持之以恒、功德圆满。杜尔伯特各级干部围绕生态建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十年磨一剑,传承好一支“绿色接力棒”,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办下富足的“绿色银行”。在全市深入谋划产业和城市升级的当下,统筹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正确政绩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绿图绘到底,保持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工作韧劲,发扬百折不挠、勇于超越的进取精神,坚定不移地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大庆。

推荐阅读:

浙江嘉兴:梧桐街道打造国家级生态街道

江西:全南县扬生态优势 促城乡添绿

河南:用“绿色产业”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华丽转身

(来源:大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