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全力建设生态文明 绿山常在清水长流

2013年09月24日 09:15十堰日报

中国园林网9月24日消息:近年来,昆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为契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旗帜,不断升华生态文明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了绿色高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色的“昆山之路”。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昆山之路在于理念创新

1、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是昆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核心思想,昆山发展坚决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发展道路。

2、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昆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努力实现GDP的“轻型化”。依托先进制造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强制淘汰一批技术、工艺落后的项目,引导劳动力密集型、消耗较高的项目转移;实行精细招商,建立项目筛选评估机制,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的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3、大力创新生态环境科技。昆山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一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做大做强IT、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民生用品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培育光电、特种汽车等“种子产业”,大力引进核心技术项目和研发项目,推动制造业向两端延伸,向高端发展,实现技术升级、效益升级。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三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设备、工艺,加强清洁生产审核认定,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尽量减少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4、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一是严格项目准入关,二是实施污染减排与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坚持限期治理与挂牌督办制度,四是执行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

5、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昆山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大绿化建设,二是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目前开发区和各个镇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全市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

二、十堰未来在于生态文明

当前,十堰肩负着“一库清水送北京”的神圣使命和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历史重任。十堰市以国家利益至上,确立了“环境优先、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强力实施环境整治,努力推进转型发展。学习借鉴“昆山经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加倍珍惜山水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和推进核心水源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既是十堰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服从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结合十堰市实际,借鉴“昆山经验”,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应把握这样几个重点: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环保新突破。一是紧紧围绕水源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大退耕还林、长防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将所有的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计划。争取将“天保”工程覆盖面扩大全市所有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切实提高水源区环境承载力。二是加快实施以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清洁能源等为主的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三是全面开展污染治理。以保护水源区水质为重点,加快环境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组织开展库周隔离带建设,加快推进五条不达标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力保水质稳定达标。四是建立水质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水源区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中心,形成点、线、面、体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充分提高水质保护的预警、预防和控制能力。五是组织实施生态移民。腾出库区生态空间,全力控制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生态经济新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区域和产业界限,依据区域的环境容量,结合资源型产业,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带。二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广库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现代农业转型。三是大力发展循环工业。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四是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以道教圣地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乡生态旅游业。

3、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展现生态建设新亮点。一是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努力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和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构建沿江沿河环库生态防护带;三是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四城联创”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四是大力推进特色生态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4、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开创生态环保新局面。一是规定水质保护硬性任务。加强对各县(市区)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坚决实行水源区水质保护目标管理制、环保问责制、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绿色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出境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水源保护责任。二是深入开展“三违”整治。坚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三违”现象,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三是坚持在全市长期开展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排污口、河道垃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饮用水源地、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等8个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的“清水行动”。全力以赴遏制环境污染,确保水质安全。

5、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推荐阅读:

嘉兴:水生植物来造生态浮岛 秀洲土法治水更省钱

江苏: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苏州

绿色金融推动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

海南:定安百里百村 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

(来源:十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