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金秋时节,长江岛市江苏扬中景色格外美好,水面开阔,波光潋滟,茂林修竹,花红柳绿。9月27日,第八届江苏省园博会将在扬中市举行。这也是江苏省自举办园博会以来,第一次“花落”县级市。
击败省辖市,在众多申办城市中胜出,这座江中之岛魅力何在?在强者如林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这座花园之城凭借什么脱颖而出?追梦绿色,扬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在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带给百姓宜居、乐居的环境。
绿色理念 生态立市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扬中市地处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由大小4座岛屿组成。长期以来,“扬子江中岛”的独特格局、滨江临水的自然禀赋,都让这里的生态绿色优势凸显。
沉甸甸的生态砝码,也是沉甸甸的生态责任。对四面环水的扬中而言,自然禀赋倘若不能加以保护,不仅优势丧失殆尽,甚至使得生存发展都难以为继。
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农业,当地在城区建起了一个小型化肥厂。虽然化肥产量上来了,但厂里排出的污水却沿着三茅大港贯穿了一大片,百姓生活用水受到了污染。经过关停整治,生态才至好转。
“生态太脆弱了,一点污染都不能有;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路子,扬中绝不能走!”不忘历史的教训,在向城市化进程中,扬中未曾放弃过生态的理念。从当初的“水上花园城市”,到如今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评估,科学发展、“生态立市”的理念,一直是贯穿扬中发展的“绿轴”。
自“十五”以来,扬中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先后对91家工业污染源下达限期治理任务, 对182家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立案查处251家企业,关闭污染严重的小企业54家;对市区各主要河港进行综合整治,使工业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以及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扬中市委书记孙乾贵介绍,扬中多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确立建设水上花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在改善环境发展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循环经济和发展生态工业、产业合理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扬中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近年来,扬中更下大决心,先后实施了“碧水工程”、“绿岛工程”、“蓝天工程”等三大生态工程。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扬中先后建成市镇两级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4万吨/天,并全部实现在线自动监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同时,建成4940公顷的省级湿地生态保护小区,全市林木覆盖率16.94%。此外,全市以工业废气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扬尘污染为整治重点,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为扬中建设生态岛、花园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绿色产业 投资热土
生态立市的理念,倒逼绿色产业的发展布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和经济协调推进。只因排放大、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扬中甚至不惜拒绝很多百亿级的大项目。“生态绿色,是我们不可再生的天然禀赋。有污染的企业,体量再大,回报再多,扬中也不稀罕。” 对此,孙乾贵的态度坚决。
今年9月初,投资100亿元的宝源物流,因为主营煤炭仓储,被扬中市委、市政府一票否决;前不久,一家看中扬中深水岸线资源的百亿级化工项目,也同样没能落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100亿元的复旦科技园,中兴研究院、圣灏机械项目以及信和信生命科技园等一批具有绿色产业背景的项目,在扬中成为受到热捧的“香饽饽”。
据了解,扬中过去以低端小型加工制造为主,而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工程电气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让产业走上绿色跑道,近年来,“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发展新模式,已日渐清晰。
在扬中,建设项目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把项目预审关、审批关和验收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水耗大的粗放型项目,以及环保投资无保证、治污工艺不成熟的项目,一律不审批。据扬中市发改经信委透露,去年,该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25个,项目环评率达100%。3年来,先后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2起,关闭、取缔了43家非法小电镀或小化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得到切实保证。
节能降耗,不仅赢得了碧水蓝天,也是企业增效的有力途径。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促进下,全市38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项目,1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工程电气为主导的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资源总体利用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底,扬中完成GDP3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达72%,亿元GDP能耗仅为0.032万吨标煤,为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6。在全市GDP保持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严格按照控制指标削减。
县级市扬中以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特色,吸引了西沙岛国际休闲养生基地、雷公岛生态开发项目、绿城、红星美凯龙、雨润等企业的众多大项目在此落户。
总投资128亿元的西沙岛国际休闲养生基地项目,将在这里打造一个拥有国际尖端科技的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投资扬中,看中的正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禀赋,我们相信,投资绿色就是投资未来。”
绿色人居 美丽家园
万里长江绕扬中而过,江水共长天凝成一色,居民住宅掩映其中,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俯身掬清水,仰首见蓝天”一直是扬中人孜孜追求的理想。
家住扬中长江花城的小区居民张凤英推开家门不远,就是城北公园。“这里成洲千年、建县百年,但寸土寸金,以前岛上几乎没什么公园。虽然环岛都是江水,但我们见水却不能亲近水,见绿却无法享受绿。”张凤英告诉记者,“这几年,扬中的公园越来越多,老百姓走出家门不远,就可以去公园休闲散步,真的很方便。”
2009年,占地总面积32000平方米的城北公园建成对市民开放,每天早晚,2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上,随处可见锻炼的市民。此后,城西公园、市政广场、文景广场及扬中大道、中电大道等绿化景观工程相继建成,同时,扬中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复绿、新地建绿等措施,实施了明珠湾风光带、扬子河绿地、三茅大港沿河景观、江洲广场等一批绿化景观。目前,扬中主城区范围内有大小公园绿地38处,面积达13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人均公共绿地达13.5平方米。开门见绿、出门赏绿,已经成为如今扬中人的幸福享受。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扬中实施绿色环岛工程,完成120公里堤顶公路和堤外绿色防浪林带建设;加固雷公岛堤防;加强水系疏通和道路、水网以及城镇绿化建设;实施了滨江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防洪、排涝、保障区域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06万亩,城区森林覆盖率为35.93%,仅今年就完成造林面积7630亩,新增四旁植树36.6万株,完善提高农田林网4400亩。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已初步建成,在全省率先迈入“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的行列。
在城区水环境美化方面,扬中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投资2200万元,对城区三茅大港等市区主要河道进行了彻底整治,完成河道清淤、驳岸绿化美化,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通过增设夏家港泵站,对市区水体实施活水置换,改善水体水质,实现了市区的主要河道水清岸秀。
目前,长江扬中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三茅港、新坝港等7条港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类标准。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平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27天……通过环境综合治理,扬中成为区域内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如果说绿色理念是扬中“绿色发展”的原动力、绿色产业是其支撑力,那么绿色人居则无疑是其凝聚力所在。追梦绿色,扬中从未止步。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