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湿地是生态安全一道重要防线

2013年09月06日 11:18东南网

中国园林网9月6日消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通常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调节器”、“生物基因库”和“生命的摇篮”。湿地是蓄水库,如我省母亲河—闽江平均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湿地是储碳库,占全球陆地总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7700亿吨碳,占生态系统储碳总量的35%;我国各类沼泽湿地固碳能力平均每公顷4.91吨。湿地是基因库,全球的湿地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生存环境;我省依赖湿地生存的高等植物有1351种、占全省高等植物总数的28.7%;野生动物有4075种,其中野生脊椎动物847种,占全省野生脊椎动物总数的52%。湿地是水质净化器,可有效去除污水及农田退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和氮、磷等元素,有监测数据表明,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氮1000多公斤、磷130多公斤。湿地是空气调节器,湿地周边的温度一般较其他地区低2-3℃,湿度高5%-20%。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并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

我省湿地资源丰富,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类21型,面积87万多公顷(不含水稻田52.70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7%。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57.56万公顷,占66%。我省是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的最北省份,现有红树植物种9科11属15种,包括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木榄等,红树林面积约1400公顷。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湿地保护管理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建立了由省直11个部门组成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加强河流湿地的保护。同时,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省建设、主体功能区等规划。目前,我省已建成46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重要湿地。多年来,我省依托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5-31日“爱鸟周”和10月“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平台,大力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普及湿地保护知识,为保护湿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湿地已成为改善民生、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就是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提供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淡水资源。保护湿地,就能提供多样的生态产品,更好地带动生态旅游和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通过九曲溪湿地开展竹排生态游,屏南白水洋景区利用湿地开展亲水活动,为当地创造了巨大财富。

国际社会已把湿地保护工作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自然环境和谐程度、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生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湿地法制建设,编制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加强湿地保护技术攻关等措施,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推荐阅读:

福建:漳江口湿地公园竣工投用

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全面落成

河北:木兰围场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胶州湾整体湿地环境改善 吸引了156种鸟类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