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院首席专家:生态GDP核算体系有望年底实施

2014年10月11日 11:41中国经营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1日消息:一项考虑生态效益价值的GDP核算体系,或将从研究层面进入决策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兵9月24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生态GDP核算体系方案基本落实,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正在对方案进行最后的评估、修改,今年年底这一核算体系有望实施。

与此前备受争议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相比,生态GDP核算在传统GDP的基础上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和资源消耗价值后,再加上生态效益。

事实上,环境、生态恶化越来越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何建立一套核算体系,更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早已摆在决策者面前。近十年来,绿色GDP、GEP、生态GDP被相继提出并研究,但争议也不断。

或年底推行生态GDP核算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但污染物排放、化石能源耗竭和生态系统退化水平比经济发展提前达到世界最高位,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能力远远滞后经济的发展。”

在9月20日召开的2014年生态文明企业家(库布其)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表示,目前全国3.6亿亩耕地被污染,修复需要6万亿元。

事实上,我国环境债务已超数十万亿元。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论坛上透露,我国荒漠化土地已达39亿亩,再加上被污染土地、河流、空气等,修复工程需要几万亿或几十万亿元的投入。

如何更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是目前摆在决策者面前的课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兵近日向记者表示,生态GDP核算体系方案基本落实,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正在对方案进行最后的打磨。

“如果理想的话,今年年底这一核算体系将实施。”王兵也是生态GDP核算指标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生态GDP核算由其研究团队于2012年底提出。

与此前热议多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体系”)不同,生态GDP核算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如草地退化等)和资源消耗价值(如木材的消耗等),再加上生态效益(如涵养水源等),最后得出的值即为生态GDP。

所谓生态效益,即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产品,包括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绿色GDP核算,即是在现行GDP中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之后的剩余GDP。

按照王兵团队研究的数据,中国森林涵养、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生态效益一年的产值大于10万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没有工厂,不生产工业品,生态森林产生的生态产值,也会有GDP的增长。在制定经济政策上,林区就没有必要建工厂,也会取得高GDP。”王兵说。

虽然王兵认为现阶段已具备推行生态GDP核算的条件,但正式实施后,他称生态GDP核算在一段时间内仍是现行GDP核算体系之外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现在有很多的生态工程其实带来了效益,而这些效益在以前的核算体系下是不被考虑进来的,以生态GDP为导向的核算方式,会让各地政府更加重视,从而让生态工程带给人类更多的福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杨健表示。

不过,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核算指标,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9月25日,国家统计局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关于生态GDP核算体系目前还没有消息需要对外发布。

据记者了解,去年5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林业局曾合作启动实施“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加法与减法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及其团队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也是绿色GDP核算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但因为绿色GDP核算只做“减法”,所以从一开始被提出来就备受争议。

“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绿色GDP本身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损失,体现的是负能量,而没有反映出生态环境自身的正能量,即其产生的正面的生态效益。”王兵此前曾对媒体解释。

去年国家林业局网站还曾转载其官方媒体的文章称,“生态GDP”可以克服“绿色GDP”的缺陷,是生态文明评价制度创新的抉择。

据了解,到去年4月,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为代表的技术组已经完成了2004年到2010年期间共7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在王兵看来,生态GDP因为把生态效益做了“加法”,因此弥补了绿色GDP的缺陷。

据了解,生态GDP核算曾选择了森林资源比较少的北京和森林资源比较多的吉林进行研究,测算了其绿色GDP和生态GDP。结果显示,北京2010年绿色GDP比传统GDP降低2.76%,而生态GDP比传统GDP减少了0.12%;吉林省2010年绿色GDP较传统GDP降低3.28%,生态GDP比传统GDP增加了38.83%。

王金南此前向媒体表示,绿色GDP核算研究团队一直未核算资源部分,故是不完全的核算,还有待改进。

对此,王金南9月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核算本身,在传统GDP中作为中间资源消耗过程存在,在经济活动中在市场上有所体现,比如煤炭、石油等。

目前,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按照绿色GDP体系一直都在核算,目前已经核算到2012年,目前继续使用的指标是绿色GDP核算的2.0版本。

“也就是说,原来算减法,现在假设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改善,改善的效益再作为加法加回去。”王金南表示,这是团队最近正在核算和推动的事情。

2013年发布的2010年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389.5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5%左右。

虽然绿色GDP核算仍然存在争议,但部分地方政府还是有所动作。在2012年年底召开的湖北省2013年经济工作会上,湖北省政府提出将绿色GDP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之一。

核算体系重在评估

在上述两个核算指标之外,近几年还有一个指标备受关注,就是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一指标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共同研究,于2012年提出。GEP包括生态系统产品价值(如木材)、生态调节服务功能(如大气净化)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如休闲旅游)。

不过在王金南看来,生态GDP核算更多关注的是林业生态。同时,包括生态GDP核算、绿色GDP核算在内的所有核算体系,目前都是一套评估体系,还不能用来考核和应用。

在马中看来,环境的价值,是GDP本身的增加值,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和计算口径与现行GDP核算不同。GDP是一种真实的价值,但绿色GDP无法在市场中体现。

“传统GDP是按年统计的,体现的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增加值,但环境的增加值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这个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当年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损害,不一定在当年就体现出来,环境的改善也一样,当年的经济行为不体现为当年的价值变化。”马中说。

他认为,这和生态GDP核算面对的问题是类似的。“一项生态改善和一个物种的丧失,如何评价它的影响?如果要评价,一定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来衡量,比如衡量100年内一个物种的丧失对经济、环境等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不在一个时间尺度内来衡量,二者是对应不起来的。”马中解释,单纯从物种变化来说,物种从生存到消亡,种群的改变不是短期内完成的。

他建议,与其制定各种核算体系,不如对生态或者环境建立一个标准,即当环境或生态遭受破坏、污染之后,那么恢复原始的状态需要多少投入,这就是环境或生态损失成本。

推荐阅读:

石家庄市:生态景观林带将扮靓三环路

陕西:宝鸡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基本形成

高吉喜:生态红线禁止开发不等于不要发展

江西:新增6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