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旅游带出园艺式现代新农村

2014年10月13日 09:08大众日报单青 冯延静

中国园林网10月13日消息:“国庆7天忙得停不下来,游客一波接一波!”10月9日,在莱芜雪野镇房干村,经营一家农家乐的村民毛红梅乐开了花。她说,除了有济南、淄博、泰安等地的常客光顾,还有外省的“回头客”赶来房干旅游、忆旧,农家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家里的6间客房经常供不应求。

在房干,到处是平坦整洁的沥青村道,两侧种满了行道树,干净卫生的房舍错落有致,一派鸟语花香、民风淳朴的新农村面貌。“许多游客正是冲着这里能玩好、吃好、住好,选择了我们房干。”毛红梅笑着说,因为家里国庆已无空房,毛红梅只能介绍一些回头客到别家农家乐住宿。

房干已成为人均收入2.5万元的富裕村。“以前家里全靠种2亩地,现在搞农家乐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一年收入三四万元……”就在前几天,毛红梅作为达标农家乐商户,还收到全年1万元的“政府创业补贴”。这项补贴,用于扶持改厨改厕后具备条件的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从事旅游服务业。这不仅让全村40家农家乐商户成了受益者,村里也由草房变瓦房、由瓦房变楼房,几乎户户住上别墅楼,全村还实现了免费集体供暖。

记者了解到,仅“十一”假期7天里,这个拥有613口人的小山村就接待游客4.16万人次,占莱芜市雪野旅游区接待游客总数的近20%。据介绍,该村游客主要来自济南、淄博、泰安、东营、滨州等周边城市,济南、淄博游客所占比例达到70%,省外游客约占到6%。

生态是房干村的“魂”。“以前村里既没树又没钱,村民靠讨饭为生。”73岁的房干村党支部原书记韩增旗介绍,30多年前,全村人“靠山吃山”,山上的植被遭了破坏,老百姓的生活就更“没了边儿”。“进村无路、山上无树、沟里无水、吃的无粮、住的也很差”,每年要向国家索要15万斤的救济粮维持生计。后来,村里修路建水库,绿化荒山、保证种粮用水,粮食产量年年增加。

1986年大面积种植生姜后,房干人开始富裕起来,但单一种植模式和产业模式让房干村陷入瓶颈。“光发展粮食,只是一条腿走路。”1998年,韩增旗萌生了带领全村搞旅游发家的念头,依靠自身的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省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消费。为此,该村先后建起42座水库、2.4万米山水渠;15000亩宜林山场全部绿化,“封山”清走了山上牛羊,共植树800万棵,人均14000棵,栽种经济林8万棵,人均150棵。

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了房干村旅游产业之路的“制胜王牌”。依托97%的林木覆盖率和450亩的“天然氧吧”,房干村建成九龙大峡谷、万像峰、龙顶山、金泰山、石云山、生态观光园、梦幻情人谷等十大旅游景区、100多个旅游景点,使房干村逐步成为了如今的“绿色天堂”、“中国生态第一村”。今天的房干,已成为“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四季有景观”的园艺式现代新农村,实现了青山涵绿水、绿水育青山、青山绿水两相依的良性循环。

现在,房干村的生态旅游逐步向产业化、集团化发展。该村成立山东房干帅旗集团,使旅游业发展走向了市场化运营,实施了景区道路、景点提升、生态环保等工程。“从2006年开始,房干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外地人来旅游区打工的比我们村民还多!”韩增旗感慨道。该村还先后建起了鹿鸣山庄大酒店有限公司、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去年,房干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00万元。然而,房干人并不满足于此。韩增旗设想,下一步将把旅游业与养老业结合起来,发展房干生态养老产业,逐步开发“适老化”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休闲型生态养老社区,为房干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荐阅读:

黑龙江: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

贵州:安顺加快造林绿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吉林:通化打造省级园林城 编织绿美生态梦

吉林:四平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家园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