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7日消息:近年来,偏关县林业工作取得骄人业绩,先后32 次受到上级表彰。该县在2008 年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 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在刚刚召开不久的全国旱区造林绿化工作现场会上,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甘肃省定西县人民政府、陕西省吴起县人民政府一起作为典型作了经验交流。
该县在旱地造林绿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一是行政推动,强化领导抓落实。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建立了林木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形成“县委挂帅、政府主抓、乡镇和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二是政策引领,调动干群积极性。36 年不间断的全县机关干部带头参加义务植树造林,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制定“48 字”方针推进了特色杏树经济林规模发展。三是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建精品。创新提出“一整合、两转变”的林业工作新思路,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连片治理,规模推进”的原则,近年来累计完成通道绿化125 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3000 亩,环城绿化1.2 万亩,新增园林村庄绿化58 个,建设城郊型森林公园1 处,境内呈现出了“荒山绿化上规模、通道绿化出精品、村庄绿化显特色、环城绿化成景观、经济林业见成效”的新格局。四是科技支撑,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造林模式上推行柠条灌木固沙防护林模式、稀乔灌木造林模式、灌草结合的生态林模式和劣质石山地油松带土移植造林模式;在营造方法上,柠条灌木造林由传统的直播方式改为植苗栽植,针叶树栽植由裸根小苗改为“2+2”移植容器苗,封山育林由靠自然更新转为人工促封与自然修复并举,经济林栽植采取“山地衬膜旱作栽培技术”,以上造林技术的运用,使林木平均存活率达到90%以上,植被覆盖度提高10-15%,灌丛生长量提高10-15%,生物产量提高15-20%,水土流失量减少80%以上。五是机制创新,群专并举见成效。对于造林绿化重点项目实行“政府出标、社会竞标、工队承包”的管理机制,对于园林绿化村建设坚持“以乡组织、以县检查,严格标准、择优扶持”的运行机制,对于机关单位绿化造林按照“单位筹资、全员参加,人人动手、绿化美化”的原则,对于乡镇群众造林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乡村造林地补植抚育工作,并鼓励社会团体、干部、农户承包荒山造林,兴办园林、苗圃,发展绿色产业。六是建管并重,巩固成果保质量。实行专门队伍、专人负责、逐一检查、责任明确的检查验收制度,同时,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林业发展成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户四级林木管护体系,在林木管护上,把林业生态工程区作为封山禁牧重点管护区。此外,还不断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林木资源管护,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目前,在偏关历届县委政府带领下,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大搞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存工程建设,完成了境内黄河、长城、关河沿线总长110 公里的三条防护林带和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绿化面积由建国初期不足千亩林地发展到现在的132.96 万亩,林木绿化率由1978 年“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的2.79%发展到现在的33.6%,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山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