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1日消息:罗强,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1963年10月生,重庆市人,研究生,理学博士、教授。1982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中共达州市委副书记、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广元市委书记,中共绵阳市委书记、绵阳科技城党工委书记。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十届省委委员,省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八届省政协常委。
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作用何在?
■相当于给领导干部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紧箍咒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文件出台不到一年,绵阳市就在四川省率先试点开展了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您认为,开展这一审计意义何在?
罗强: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已经提出十余年时间,其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一些地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确实也存在很多现实困难。如果领导干部考核体系这一指挥棒不加以改变,科学发展观理念就难以真正落实。
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考核体系这一指挥棒的引导,效果肯定不显著。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要求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我认为,调整考核指标,推行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就相当于给领导干部套上一个紧箍咒。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要抓发展,不抓发展就没有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抓生态环境保护。如果经济指标上去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那么不仅当地老百姓不满意,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也会对其有负面评价。
其实,绵阳抓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清朝时期,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古柏的保护就建立了县长交接制。历任县官离任时,都会将古柏的数目签字画押交到下一任手中,代代相传,保证“一株都不能随便少”,来保护这笔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因此,设计生态环境离任审计,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用指挥棒促进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这就是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的初衷。
记者: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结果将有哪些应用?能不能这样认为,离任审计的震慑作用大于它的实际应用?绵阳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工作从三台县开始试点。审计结果出来后,对被审计的干部下一步发展有没有影响?
罗强:我们开展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就是不管官员在任时经济指标增加了多少、项目引进了多少,离任的时候都必须要交个生态环境账。这个账向谁交?要向辖区老百姓交,向上级组织交。这个账交不好的话,以前的成绩就会大打折扣。
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以领导干部到任的前一年为审计评估基准年,以离任时间为离任年,分别进行打分,得出定量考核分数,再运用前后的定量考核分值进行比对定性评价,得出任期内生态环境改善、维持或恶化的审计评估结论。
对于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的作用,与其说震慑,不如说警醒更准确。实际上,离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起到一定的制约效应。如果离任审计结果很糟糕,那么,势必对其形成负面评价和影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引进项目时,就必须认真考虑会不会对土壤、大气、水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个项目就坚决不能引进。因此,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将更多地发挥警醒作用。
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也是如此。比如目前,开展离任审计试点的三台县县长已经平级调动。离任审计结果虽然对他的这次调动没有造成直接影响,但审计结果出来以后,对他本人,对其他领导干部都会起到警醒作用。我们现在只是在做试点,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对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的结果进行更多应用。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制度创新。绵阳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与去年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体系,都是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尝试。您认为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哪些重要作用?
罗强: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如果仅仅依靠领导讲话、呼吁号召、检查行动肯定是不行的,最终还是要靠制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刚刚提到的指标考核体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内容,要从法律、法规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
记者:在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方面,包括指标考核体系和离任审计,绵阳市下一步将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罗强:我们想先做好试点工作,然后再根据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去年我们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体系,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完善。通过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相关工作正在向法制化、规范化上有序推进。比如,以平武山区为例,如果只考核工业项目,干部就会为了增加GDP而挖山、填河,就要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那些GDP还不够弥补环境损害的。我们现在主要考核他们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旅游是很好的惠民产业。这样以目标为导向,就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当前如何有效推动环保工作?
■抓环保工作是战斗力的体现,更是对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检验
记者:绵阳市近两年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显著,专门出台了《绵阳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个别官员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因执行不力被问责。请问,通过问责是否能够真正推动环保工作?您认为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重视环保工作,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罗强:把秸秆禁烧工作抓好,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禁烧,还体现和检验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工作作风。
秸秆禁烧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年年禁、年年烧,一到收割季节,到处点火、乌烟瘴气。对此,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抓好这项工作。收割期间,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经常晚上抽查,我也查过。当发现有焚烧现象时马上打电话核实,确认了就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在报纸上插黄旗问责。这其中,通过制度约束和收割期间对各级工作不力的官员进行问责、约谈、批评教育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市民的环境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号召、口号,环保工作做不好,就会受到处罚。
秸秆禁烧工作的成功,极大地促进和增强了全体市民的环境意识。每一位市民都充分感受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它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项硬任务。对各级干部来说,抓环保工作是战斗力的体现,更是对工作作风的检验。
记者:我们在电视片中看到,您在帮助农民搬运秸秆,身先士卒参与秸秆禁烧工作。您认为,领导的带头作用有多大?以情动人是不是做好环保工作的一种方式?
罗强:领导参与更多起到的是一个示范作用。我们不可能去帮扶每一户村民,也不可能天天去现场,只能用业余、周末时间帮助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和五保户收割,简单地打碎沃肥等,给各级干部作一个示范和导向。
秸秆禁烧不是简单地下个指令就行。我们会扶植、鼓励企业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同时,对秸秆量大、家庭困难、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进行收割、粉碎和搬运,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一场环境意识的教育过程,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这场秸秆禁烧战役,我们上下同心、攻坚克难。事实证明,打赢了这场战役,群众也真正受益。据统计,去年、今年同期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病人人数就明显减少。
记者:环保局长风险大,不好当,这是各地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但绵阳的环保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对于这一问题,您有何看法?在当前形势下,环保部门应该怎样做好环保工作,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罗强:这确实是实际情况。现实工作中,环保局长、环保干部都很难做。怎样支持环保干部依法尽职履责,我谈3点看法:
首先,导向要正确。一个地方的发展,指挥棒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为了环境不发展,也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我们要始终明确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根本导向。如果一个地方招来的企业虽有污染,但可能会成为地方的财政支柱,那么,领导就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环保局去查,就会受到或明或暗的阻挠,这样的导向就是错误的。
其次,要赋予环保部门相应的权力。比如,引进的项目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而企业想尽可能少环保投入或不投入。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给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力,要求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再比如,县里招商引资的项目,要让环保部门参与评估,享有充分发言权,使项目必须达到环保标准。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各级领导和部门要充分理解和支持环保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党和政府负责同志,要和环保部门一起帮助企业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要主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让企业真正信任环保部门,相信环境执法不是为了和企业对立,而是帮助企业。
[分页]
为何要不断加大环保工程投入?
■面子建不好难看,里子建不好难受
记者:您曾经说过,面子建不好难看,里子建不好难受。绵阳市为了治理平政河,投入了3亿元修建管网。而很多城市当前仍然热衷于面子工程,疏于对城市管网的投入。对此您怎么看?
罗强: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城市发展快速扩张的顽疾。城市再漂亮,却污水横流,河流恶臭,群众哪有幸福可言。面子建好了好看,但里子建不好难受,是老百姓长年累月的难受。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城市必须要把以往的欠账补上。
绵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就是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在总目标上生态要跟其他的并列。在民生工程投入上,去年仅在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就投入了30多亿元,总量比前两年翻了一倍。在资金安排顺序上,第一位就是治污,然后才是治堵等其他事项。
平政河,以及今年启动的芙蓉溪、草溪河等流域治理,全市的投入资金近10亿元。这些投入埋在地下就看不到,但这确实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否则,污水年复一年地流,老百姓年复一年地提意见,还有一到涨水就“看海”,这些让城市管理者心里也不好受。当时,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提出的以整治平政河为代表的全市小流域“一年变样、两年变清、三年变美”目标,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同时,各县市区和各园区以平政河整治为样板,将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流列为重点治理对象,全市11条小流域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河流水质的根本改善,群众对此反响较好。
记者:我们在绵阳看到,沿河修建的城市绿道已经成为群众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拿出这么多资金修建城市绿道,出发点是什么?
罗强: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倡导下,绿道建设已经成为国际运动,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种新趋势。
以前在绵阳,河堤附近环境较差,有些群众甚至在那里开荒种菜。由于道路狭窄,行人、机动车混行也非常不安全。现在,沿河堤开始修建了城市绿道,方便了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市民。绿道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城市绿道的建设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心。群众认为,政府是为了群众做事,也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计划,实现沿河堤段城市绿道全覆盖,让更多群众享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绿色生活。
记者:城市绿道体现了低碳城市理念,这与您在之前任职的城市大力推行低碳城市有关。从原来的低碳城市到现在的生态城市,您的这种发展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罗强:首先这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科学发展落在实处。其次,也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有一年,我作为一个西部城市的市长到东部某发达市考察,那里的楼房都建得很漂亮,道路也很宽阔,但很远就能闻到河里发出的臭味。据当地人介绍,他们已投入上百亿元治理河流污染。
我们是后发展地区,如果再投入上百亿元治理污染,得不偿失。这次考察让我坚定了信念,作为后发展地区,一定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包括绿色低碳发展观念的树立、绿色产业的选择,以及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等。
记者:为了治理污染,一些地区关停了很多污染企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绵阳市在加强环境治理的同时,有没有影响GDP增长?
罗强: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阵痛。去年我们宣布绵阳煤炭全行业退出,关停了所有煤矿和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石灰石矿,这是从环保和安全角度做出的重大选择。如果不关,肯定会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但矿山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远远超过了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要依靠科技创新、全民创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绿色发展战略转型方面,绵阳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
罗强:燃煤锅炉限期淘汰,汽车油改气、油改电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这些措施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虽然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也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绵阳已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成长型战略新兴产业,四川省第一辆电动SUV就是在绵阳生产的,近期还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要签约。
我们去年新增加了600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今年的目标是增加到4100户。这些都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企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这两年我们的经济指标可能会低一些,但随着这批企业发展起来,我相信,绵阳的经济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