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年接力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 提质增效

2014年10月27日 08:53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霍海澎 杨静

植树造林精神的传承者 解永刚摄

中国园林网10月27日消息:从2015年到2019年,继三年植绿大行动之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又将实施新一轮为期5年的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榆林来说,这无疑又是一场攻坚战。 

榆林人的造林精神

讲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榆林涌现出很多植树造林典型,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最朴素的为了改变家乡面貌而与自然做斗争的精神。”榆林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郝文功说。

“榆林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所以全市从上到下一直重视植树造林工作。这也是从2015年到2019年继续实施‘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的一个主要原因。”10月20日,榆林市林业局副局长吕学斌对记者说。

解放前,地处陕西省最北端的榆林地区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0.9%,干旱频发,狂沙肆虐,水土流失相当严重,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屈服,相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榆林人辛勤治理下,榆林北六县区广袤的毛乌素沙地正渐渐地变成一片片绿洲,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也得到有效治理。

榆林人对于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过。定边县堆子梁镇小滩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守林,从1955年起,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搬掉千方以上沙丘100多个,发展耕地4800多亩,大力植树造林,使过去成材树不长一棵、水地没有一亩的小滩子村变成沃野良田、沙漠绿洲。靖边县杨桥畔村原村主任詹立武,从1954年起带领杨桥畔村群众大力开展引水拉沙,治沙造地5000亩,荒沙造林2万多亩,使杨桥畔由荒沙不毛之地变成塞上小江南,林茂粮丰。榆阳区补浪河女民兵治沙连,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扎根大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治沙造林,开辟农田。多年来,她们推平沙丘800多座,打机井15眼,修引水渠35公里,先后营造总长25公里的防护林带33条,环滩林3900亩,开辟农田1000多亩,累计植树17.2万株,在人迹罕至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开辟出2万多亩沙漠绿洲。

米脂县高西沟村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生态综合治理,他们“首治山、再治坡;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在的高西沟,由一个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彻底破坏的贫困山村,变成山清水秀的高原绿洲,成为黄土高原上水土保持的一面旗帜。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榆林又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牛玉琴、治沙英雄石光银以及张应龙、杜芳秀、王志兰等不断向沙漠挑战的斗士。正是在这种向恶劣自然环境发起挑战的氛围下,榆林各个阶层涌现出一大批“土专家”“沙秀才”“林草县长”“沙书记”。

在长期南治土、北治沙的策略指导下,榆林市以集体为主,组织起一次次造林治沙大会战,让大片的荒山荒沙逐渐变成绿洲,使绿色成为一代代榆林人不变的自然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五年再接力

方案:实行“八大林业工程”和“五个百万亩基地”,坚持城市与农村、生态与经济、整体与局部、政府与社会的“四个结合”,实现新一轮绿化。

正是在这种持之以恒的植树造林精神引领下,榆林市从2015年至2019年继续实施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进行一场绿化接力和精神接力。

“尽管长期以来,榆林整个生态环境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但由于榆林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加之过去绿化欠账太多,所以从总体上讲,榆林还是一个生态非常脆弱的地方。经过大量的调研、讨论,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开展连续5年的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吕学斌说。

根据初步拟定的榆林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实施方案,从2015年至2019年,榆林计划每年完成50万亩共计250万亩的造林任务,到2020年,全市的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4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相结合、针叶阔叶树相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的比较稳定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实现道路河流林带化、城镇乡村园林化、环城林带风景化、矿区景点生态化、农田牧场林网化的良好生态环境,建成“南部林果飘香、北部绿染沙漠、矿区绿化美化、城乡翠绿环绕”的绿色生态榆林。

方案以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大发展、大提升为核心,以“八大林业工程”和“五个百万亩基地”为抓手,坚持城市与农村、生态与经济、整体与局部、政府与社会的“四个结合”,全面推进榆林的新一轮绿化。“新一轮的绿化行动以稳步推进、提质增效为重点,在造林面积上进行压缩,并且将充分借鉴和吸收三年植绿大行动的成功经验,在造林方向上,根据现实情况对于重点造林工程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吕学斌说。

根据绿化行动方案,从2015年启动的新一轮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包括城市绿化工程、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沙地治理提升工程、千村万户绿化工程、林木资源保护工程、河流水系绿化工程、资源开采企业造林绿化工程、林业产业化建设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并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建设樟子松、长柄扁桃、优质红枣、“两杏”和沙棘五个百万亩造林基地。

多措并举确保造林成效

前景:新的五年工程完成后,榆林市将新增林地面积250万亩,新增林木每年可释放氧气55.1万吨,年均固碳20.57万吨,年均可吸尘99.6万吨。

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成效如何,资金能否落实成为最大考量。

根据初步规划方案,新一轮的生态绿化建设大行动总投资为80多亿元。“我们积极寻求资金来源多样化,形成全社会合力投资绿化事业的局面,初步考虑按照中省、市、县区和企业各三分之一的比例来分担。”榆林市林业局局长康文伟说。

“在工作机制和体制上,我们也汲取了第一轮植绿行动的经验和教训,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吕学斌说。

据了解,本次绿化大行动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二是认真搞好工程监管工作,提高造林质量。从工程规划、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绿化检查验收等绿化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三是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工程效益。按照承包造林、单株核算、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资金拨付按照4∶3∶3的比例分三年兑现。实行市县财务报账制,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引领,注重成果应用。积极组织科研课题攻关,开展种质资源建设和引种造林试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五是坚持依法治林,积极保护造林成果。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的林业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无理阻挡造林施工、干扰林业工程建设、破坏造林绿化设施、毁坏新造林地等违法行为;继续加大封山禁牧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林地管理,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行为;巩固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对于产权明晰、确权到户或以村组股份经营方式的林权证发放率要达到100%;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全面完成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资金兑付工作。

预计到2019年榆林生态绿化建设大行动工程实施完成后,全市将新增林地面积250万亩,林木资源总量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改善,林木植被盖度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新增林木每年可释放氧气55.1万吨,年均固碳20.57万吨,年均可吸尘99.6万吨。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更趋于自然状态,生态文明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推荐阅读:

天津:植绿和植树“双植”全面展开 为明春“造绿”

阿荣旗霍尔奇镇:发展苗木产业 种植绿化苗木达2600亩

河北:石家庄“生态日” 邀市民到小壁林区植绿

安徽:“圈地”植绿 绿化带改成小花园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