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8日消息:寸土寸金的苏州工业园区,错落着大块的城市绿地、人文景观,留人驻足休憩,百余种鸟类翔集于此,一派“绿野仙踪”的生态图景徐徐展开。园区在“舍与得”之间的智慧抉择中,诠释着生态宜居的新内涵。
一份“原始生态档案”的出炉
鸟,被誉为城市的精灵,它们以敏锐的感觉洞悉环境的变化,它们同样乐意对优美生态报以热情的欢唱,呼朋引伴来此栖息“定居”。在工业园区,就有131种不同的鸟类“安家”。
“有人问,一座工业园区,它的生态环境到底如何?我每天清晨走在路上,鸟声不绝于耳,最有说服力的,可能并不是我这样的环保工作者,应该是时刻享用着城市绿色的鸟类。”园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徐珑说,2012年6月,园区在全国开发区里率先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南师大、南林大专家合作,成立了课题组,每个月派10多名研究生在园区“驻扎”一周蹲点调查,按照不同区域、功能板块、植被情况划分观察线路,工厂、住宅、公园到湿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当时,前前后后将近有300人次参与实地调查,我常跟着观察小组早上5点起床,沿着既定线路记录。时常坐船寻找水鸟,用高倍望远镜观察蹲守,由于鸟的行踪不定,有时只能通过鸣叫声、鸟巢形态来判别。”徐珑谈起这次调查,很有感触,“整个过程很有趣也很辛苦,每次都有新发现,不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首次在园区被找到并记录下来,这太有意义了。”徐珑说,这次生物多样性调查,收获颇丰,发现131种鸟类、野生植物199种、水生生物328种,还专门制作了鸟类分布地图,到社区巡展、轨交派发,微博“鸟类随手拍”更是引来市民争相“晒照”。“我们的初衷就是想给园区留一份原始的生态档案,计划每隔5年做一次,用最生动最有力的数据来呈现园区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徐珑说,如今,园区每年都增植各种能结果的树种,让鸟类有食吃,愿意留下来。
一座生态宜居新城的崛起
“像园区这样住宅、商业、工厂高密度集聚的区域,在全国都很少见,因此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和谐关系的理念贯穿了园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园区环保局局长王学军说,从1994年园区启动建设之初就推行清洁能源项目,原来东环路沿线的燃煤小锅炉全部关停,“黑烟囱”退出园区,随后的开发建设中,较好处理了“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以工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进商气繁荣,逐渐深入引导园区低碳生态发展有序向前推进,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
王学军表示,与普通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不同,园区环保部门介入招商引资机制,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择商选资,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真正实现环保一票否决。通过强化环保前置审批,避免了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价流于形式。20年来,园区因资源利用和环保因素累计否决项目300多个,涉及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园区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和教训,摒弃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以“生态宜居、紧凑集约、低碳节能、智慧智能”为目标,以实现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工业化初期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跨越,提出“苏州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王学军说,园区历经四轮规划,逐步提升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关注点涵盖了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完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等方面。园区结合生态优化行动计划,逐步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各类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目前以湿地和各类绿地为主的生态用地占到园区总面积的35.6%,植物和鸟类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物种群结构正从开发初期的较为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城市次生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建设以及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数据显示,20年来,园区累计建成绿地面积2500多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新城区框架,目前绿地覆盖率达45%,2013年,园区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八分之一和四十分之一,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生态环保指标自2009年起连续4年位居全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产业园区和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做好“再城市化”的生态文章
新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专家顾清扬表示,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有着其他城市不具备的独特历史和生态优势,现在是考虑产业发展和环境平衡的时候了。新加坡生态建设经历了绿、花、水三个阶段,打造了今日的国际宜居城市,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提升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应该借鉴这个经验,把产业升级与生态建设综合考虑,实现新的飞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纵观世界城市化发展历程,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初期乡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的一般意义的“城市化”,工业化后期城市生活品质下降、中产阶级逃离城市选择郊外居住的“逆城市化”,再到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经济以服务业和低污染企业为主、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品质提升的“再城市化”过程。
专家建议,园区要建设低碳宜居城市,必须统筹园区建设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多大比例的土地进行绿化或许没有一个最优值,但是开放式绿网的建设却是提高居民宜居感受,增加低碳出行的重要方面。绿网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内部及与周边区域生态对接中发挥重要作用。绿网建设要重视附属绿地和弹性绿地类型。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交通等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和弹性绿地,对于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美化城市环境作用重大。
推荐阅读: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