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让经济改革与生态改革互动

2014年01月10日 09:39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10日消息:作为现代城市最为主要的两个功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曾经被认为处于对立的关系,而一味注重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更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国家与城市发展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态破坏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更多的城市管理者与经济学家开始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这一提升,可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里程碑。

在顶层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多数城市都在致力于建设生态城市,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尽管如此,对于尚处于生态城市建设起步阶段的中国而言,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以及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大多数国内城市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的引入显得极为谨慎。这样,本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发掘便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由中国市长协会、新华网、中国周刊和新奥集团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生态文明·美丽城市"中国城市访谈录”项目,即为搭建生态城市建设、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做出了有益尝试,截至发稿前,采访组已相继走访了长沙、洛阳、湖州、淮安、开封、滁州等十余座中国内地城市,并切切实实发掘出了一些在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转型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措施与治理经验。

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在迅速提高,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由对立走向互动已成大势所趋。推进城市化,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关键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一座城市所承载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繁衍的两项重要职能是不可割裂的。四川大学教授蔡尚伟博士认为:“生态文明·美丽城市”城市访谈录这样的活动应当深入更多的城市中,不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成为探讨生态建设路径与实践交流的阵地;不仅展示成功的生态城市治理经验,更反思失败的城市生态实践案例。

如今,众多中国城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着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速下降等种种挑战。然而,建设美丽城市、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应坚定不移地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如果二者缺一,恐怕也就不能称之为“美丽城市”,更遑论“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广西:玉林二环路升级增绿 变身“生态通道”

扬州:节前免费游生态公园 打造景观营造产业园区

云南:小开发换大保护 生态新模式成形

退耕还林今年再启 还生态林 经济林比例不限制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