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1日消息:当国际主题公园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跑马圈地时,国内七成左右的主题公园还在为如何盈利而发愁。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表示,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只占10%,有70%的主题公园亏损、20%持平。
国外主题公园红火
中国首家主题公园是华侨城于1989年在深圳打造的锦绣中华。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七成左右的主题公园却还在为扭亏而努力。记者了解到,国内主题公园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游乐园,如华侨城旗下的欢乐谷;二是人工场景主题公园,以电影工作室或电视节目为主题,浙江横店影视城即为典型;三是观光主题公园,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及民俗文化村;四是以海昌控股和大连圣亚的海洋主题公园为代表的特定主题公园。
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涌现的主题公园中,已倒闭的约占80%,给国内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
与中国的主题公园仍处发展困境不同,国外的主题公园的生意要红火得多。
不久前,旅行作家杜刚游览了位于日本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他告诉记者,该主题公园的格局与2011年在美国奥兰多建造的类似,《哈利·波特》电影的经典场景、电影人物用过的道具、服装等都会原貌呈现。在这座主题公园内,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主人公哈利·波特就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建筑,还能惊喜地发现很多游乐设施以及造型别致的主题商店。这些游乐设施可不是哪里都能见到的,它们的设计都和电影《哈利·波特》里的剧情有关。这里的主题商店内出售各种魔法道具,尤其吸引大小游客的目光,小朋友钟情的糖果屋也是一大亮点。
在主题乐园里,杜刚还看到不少游客在排队购买黄油啤酒。黄油啤酒其实不含酒精,是《哈利·波特》电影中人物喜爱的饮料,每杯售价600日元,带马克杯的售价为1100日元,是该主题公园最热门的旅游衍生产品。据记者了解,日本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于今年7月15日开业,仅仅102天后,黄油啤酒的销量就突破100万杯,营业期间平均每4.6秒就卖出1杯。
受公园开业带动,日本环球影城7月访客数达87万人次,创同期新高。日本环球影城预计,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开园后,每年游览环球影城的游客数量将自200万人增加至1200万人,公园的外国游客将主要来自亚太地区。
拓展纵向产业链
运营火爆的国外主题公园绝对不止哈利·波特一家,环球影城的接待游客数也并不是全球第一。
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行业权威组织TEA及顾问集团AECOM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迪士尼集团以近1.33亿接待人次位居榜首,环球影城为季军,接待人次为3636万。而迪士尼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13)显示,其收入主要来自媒体网络、公园及度假村、影视娱乐和消费品业务,全年收入分别为203.56亿美元、140.87亿美元、59.79亿美元和35.5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5%、31%、13%和8%。与国内主题公园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不同,迪士尼乐园收入中门票、购物和其他三部分的比例基本是3:3:4,且门票收入只作为日常维护费用。
谈及国外主题公园的成功,业内人士认为,以英国默林娱乐和美国六旗娱乐为代表,这类主题公园的运营策略是通过跨国并购形成规模化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再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备规模经济优势的专业旅游经营集团;而迪士尼乐园和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是以动漫制作和影视制作为先导,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网络媒体的传播渠道,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在全球开发主题公园和相关衍生品,拓展出纵向产业链,且以主题公园为中心,横向整合房地产、邮轮、旅游等业务。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国内主题公园盈利难,在于忽视了持续不断追踪游客心理需求的变化,在挖掘文化内涵上着力不足。不少主题公园没有自己的主题、文化和品牌,雷同、克隆现象较为严重,比如各地的名人故里和西游记宫,吸引不到游客;还有些项目未经科学论证和规划便匆匆上马,忽视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能力,使得在一二线城市还能接受的门票价格在当地人眼里高得离谱,抬高了消费门槛、降低了游客重游率,衍生品业务难以发展,导致过度依赖门票收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的主题公园竞争已不是单体主题公园之间的厮杀,而应该通过企业集团的方式,建立集团内部产业链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使主题公园衍生出来的经济产业,可以反过来为主题公园的持续发展以及投融资提供支持。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