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补血草
中国园林网11月11日消息:11月9日,记者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博士丛明旸一起,进入北大港湿地考察。在为期一天的考察过程中,丛明旸发现了一种“神秘”植物,由于自己无法辨识,只好拍下照片带回南开大学,请导师帮忙辨认。据了解,目前北大港湿地共有160多种野生植物,经过长期“演替”,芦苇成为“优势种”。目前,“演替”还在进行中,而且还出现新趋势。
救命食物黄须菜
11月9日9时,考察队一行乘车进入独流减河河心,随后来到万亩鱼塘南岸。目前万亩鱼塘是鸟类最为聚集的地方,也是本次生态考察活动关注的重点区域。深秋的清晨雾气朦胧,路边是丛生的蒿子、碱蓬或盐地碱蓬,以及大片的芦苇。碱蓬依旧葱绿,但盐地碱蓬大多已经变成了红色。盐地碱蓬其实很著名,它们造就了辽宁盘锦的“红海滩”景观。鲜为人知的是,它还可以吃,而且味道是咸咸的。记者掐下几粒果实,捻碎了放在嘴里,一股强烈的咸味儿在味蕾上弥漫开来。
据大港野保站工作人员吴福海讲,盐地碱蓬又叫黄须菜,在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它成了本地老百姓的救命食物。“把它切碎了攥成团儿,四周粘上玉米面蒸熟,就能填饱肚子。”不过,作为植物学博士的丛明旸,考虑问题更加深入,她指着盐地碱蓬说:“你看,它的叶子呈圆柱状,果实也很肥厚,都呈现出肉质化的特征。这应该跟它需要适应盐碱地环境和减少水分蒸发有关。”
“天然净化器”芦苇
路边或水中的植被,芦苇占了大部分。丛明旸说,芦苇及其伴生植物狭叶香蒲,都有很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因此都能净化水质。在万亩鱼塘中,芦苇目前扮演着“天然净化器”的角色。不过,若要研究北大港湿地特色植物构成的群落,还是万亩鱼塘南面的沼泽地比较明显。在这一大片沼泽地里,有的地方暗藏“水窝子”,有的地方因为地下水位很高,地面比较潮湿,一些地方还泛起白色的一层盐碱。地面植被还是比较丰富的,记者能够辨识的包括芦苇、狗尾草、蒿子、碱蓬、盐地碱蓬;在丛明旸的帮助下,记者还第一次认识了獐毛、苣荬菜、鹅绒藤、柽柳等。
獐毛茎叶跟芦苇有些像,但上方没有“芦花”,而是以两片对称的尖叶子代替,就像獐那两只竖起的耳朵。鹅绒藤紧紧地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最终能导致后者死亡。丛明旸分析,鹅绒藤叶子宽大,在缠绕其他植物的同时争夺阳光,被缠绕者最终因为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边走边说,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株北大港湿地中并不多见的灌木——柽柳。它有两米多高,繁茂的树枝围拢在树干周围,直径约有1.5米,长势旺盛。它的树皮闪着暗红褐色的光泽,枝条柔细,姿态婆娑。它的嫩枝叶还是中药材,“鲜用或干用,可治疗感冒,咳嗽,风湿骨痛等。”
神秘植物二色补血草
一路细心考察。突然,大家的目光被沼泽地深处一株低矮的植物吸引住了。它长在低矮的盐地碱蓬中间,翠绿的茎秆上托着的一大片白花,像云霞一样舒展着。凑近了看,“白花”上面竟然残留着一些金黄色的花瓣,白黄相映,十分美观。丛明旸跑过来,吃惊地看着它们,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她第4次来北大港湿地考察植物物种,还是头一次发现这种植物。她拍了照片,带回去请导师帮忙辨认。
昨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莫训强,在收到记者的求助信息后,对“神秘植物”进行了辨认,确认它的名字叫“二色补血草”。考虑到它花色黄白相映的特征,这名字还真形象。不过,二色补血草的颜色其实更丰富。据“百度百科”介绍,二色补血草“在盐分较少的地方,花萼在初放时呈粉红色,不久变为白色。”莫训强说,二色补血草不仅是典型的盐碱地植物,还可以作为盐碱土的指示植物。然而,它最大特点还是开花以后很长时间都不凋谢,加上其花形色俱佳,可用于园艺,或用于“切花”,装饰生活。二色补血草分布在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的盐碱地上,全草可以入药,主要功效为补血,止血,散瘀,益脾,健胃等,一身都是宝。
“演替”出现新趋势
莫训强告诉记者,据考察,目前北大港湿地共有野生植物160多种,其中芦苇最多,是优势种,在局部地段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单优种”。这种优势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替”过程。丛明旸现场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最初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后来,碱蓬、盐地碱蓬来了,它们生根发芽,繁衍壮大,通过根系的吸收,它们降低了土壤中的盐分,改善了土质;再后来,芦苇的种子飘来了,在此落地生根,疯狂地生长、蔓延,它植株更高,繁衍能力更强,渐渐地超过碱蓬成为了湿地的主要植物。
莫训强告诉记者,这种占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植物群落,是北大港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终点”,其他植物群落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种“演替”过程虽然谈不上“沧海桑田”,却也要经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不过,目前有一种新趋势出现了,芦苇的伴生植物狭叶香蒲,因为适应性和竞争性更强,有取代芦苇的趋势。当然,植物群落“演替”的自然过程十分缓慢,然而,人类改变自然却很容易。近年来,在北大港水库大堤及附近区域人工栽植的植物,正改变着原本天然的湿地景观。人类活动的增加对于天然湿地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思考。
推荐阅读:
(来源: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