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老村落巨变 超九成行政村成“生态村”

2014年11月13日 10:40昆明日报

中国园林网11月13日消息:距昆明市区60多公里的晋宁县昆阳街道下方古城村,与滇池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村里人饮食、起居、劳作都与滇池息息相关。在这里,大小宽窄不一的水渠同血脉一样从每家房前屋后行去,流水淙淙;用瓦缸作花盆,围出家门口的“绿化带”。除了拖拉机发出“突突”声,村里十分安静。由于在滇池禁养范围,这个村子没有牲畜和到处堆积的粪便。

2012年通过考核验收后,下方古城村成为昆明市级生态村。去年,在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首批“云南省生态村”名单中,下方古城村占九席中的一席。

目前,昆明共有1080个像下方古城一样的市级生态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九成以上。

传统村落的巨大变化

60岁的下方古城村村民陈丽芬每天早上点起煤气灶给花田里的儿子儿媳做早饭,老式灶膛已歇火几年了。

“前几年就不许砍柴烧柴,用煤气灶还有补贴,家里也都安上太阳能,村里说这样环保。”陈丽芬吃完早饭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老年协会后面的小沟渠。“不能有垃圾,更不能堵塞。”自从今年加入老年协会,这条不到十米长的沟渠便划分给她打扫。村里514位像陈丽芬一样的老年协会会员,每人都被分配一片公共区域作为卫生责任区,负责把下方古城的角角落落打扫得一尘不染。村小组或村委会抽检时如果发现有垃圾、沙石堆便会扣分,事关年底每人600元的定补。“连家里养的狗都不能出门随地大小便。”陈丽芬说。

除了老年协会,下方古城还有共青团、妇联、民兵团3个组织,覆盖了全村3000多名村民。“村环保公约有打分制度,责任区卫生不达标、门前有垃圾或渣土,不但个人要扣分,所在协会和村小组负责人也会被扣分,一分200元,直接影响村民年底分红。”村委会负责人介绍。

下方古城村在2007年前是个传统村落,“当时村里到处都是粪堆、垃圾堆、沙石堆,苍蝇围着转,公厕脚都踩不进去,全靠一年一次的党员清扫。沟渠被垃圾堵塞,污水流了一地,生活污水通过村里的小沟渠直接排向入滇河道——古城河。”村民杨加辉回忆。

“2007年以前,经济条件好的村民都搬出村到小区里居住了,但这几年通过生态村的创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跟城里小区差不多,搬回来重新起屋的人年年都在增加。”杨加辉介绍。

村里干净、漂亮了,这是2007年下方古城村实施卫生环境提升工程后村民们最直观的感受。

杨加辉是下方古城村监督委员会委员,这个岗位要求他对村里大小事务客观公正地监督。从村委会办公室看去,有个约16平方米的垃圾收集站,每天有专门的垃圾清运员清扫,日产日清。这样的垃圾站在下方古城村有12个,村委会以每月2000元薪资聘请了6人专门负责垃圾清运,除去街道上每月提供的1200元保洁经费,剩下的1万余元垃圾清运费由村上自筹资金解决。此外,还聘请了3名厕所保洁员,保障村里十多个公厕每天的卫生,每个公厕门口张贴着“所长”、“副所长”的联系电话,村民可以直接致电“所长”反映情况。而担任公厕“所长”的,是村小组组长。

如此一来,村容整洁有了保障,下方古城村每天产生的三四吨垃圾也有了去处,生活、生产污水则通过古城河流入2008年建设、面积达1200多亩的古城河入湖口湿地,经过生态净化后注入滇池。今年5月,晋宁县滇管局还给下方古城村装上了雨污分流管网,这意味着该村未来的生活污水都将进入环湖截污管网。

带来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生态村的创建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村民们还尝到了经济上的甜头。

“以前出门打工才有钱赚,现在村里也有好的工作机会。”对于生态村的村民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还给他们带来了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的机遇。

“现在全村共866户,都是村联合合作社成员。”下方古城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公司化管理运作的合作社为成员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帮助,并通过组合式就业模式,充分吸收本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解决了600多人就业。

每天清早,古城会所门口自发形成的花市上,来自斗南的收购商在这里进行交易,这个市场也吸引了附近村子的花农。在15分钟脚程外的古城河入湖口湿地,村里人还承包了滇池湿地水生经济植物实验项目,种上了莲藕、荸荠、滇润楠等,不仅扮靓了湿地,更增加了湿地对村里污水的处理净化功能,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创收点:按每亩年产6000元计算,这个占地400多亩的实验项目一年可为村民带来百万元收入。

而在石林,两个国家级生态村圭山镇糯黑村、石林镇小箐村的村民也通过生态村创建找到了创富新路子:发展民俗旅游产业。

小箐村位于石林岔口、石林风景名胜区旁。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小箐村结合生态村创建,挖掘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逐步树立了“环境就是资源,资源就是财富”的理念。村民把民族刺绣、餐饮、养殖、房屋出租等旅游服务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而在糯黑村,村民们抓住“石头”这一特色,通过生态创建提升了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开辟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致富路。“以前经济收入靠种植烤烟和养牛羊。”糯黑村村民毕春宏说,自从生态村创建以来,“石头寨”的名气慢慢大了起来,来旅游的人多了,这里也成了艺术家们写生的好地方,尤其是每年寒暑假,很多学生来这里写生。瞅准商机的毕春宏把自家院子整顿一番,开起农家乐。“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钱,比种田赚多了。”看到毕春宏生意红火,村民们纷纷效仿。目前,糯黑村已有五六家农家乐,且还有增加的趋势。[分页]

“造血”创建生态村

环保公厕、公共洗衣池子、垃圾清运费……对于基层生态创建来说,资金周转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建成一个生态村,光有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还得自己‘造血’。尽管县政府每年拨20万元左右资金,但生态建设工作更多的钱来自古城建筑专业合作社。”下方古城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这个由集体出资5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1年成立以来共收益300万元,所有钱都用于支付村里老年协会的日常开支以及一些无法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公共建设项目。得益于晋宁近年来的发展,古城建筑专业合作社每年接到不少工程,保障了该村生态创建、成果巩固的可持续资金来源。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生态村,有限的经费用来解决行路难、饮水安全、卫生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处置设施,而后续的卫生保洁靠发动村民出劳出力。例如,条件有限的国家级生态村糯黑村,全村包干日常保洁工作,固定每周六上午9点前将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为让村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创建工作,小箐村开展了争当“生态文明标兵户”、“生态文明标兵”和“十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

目前,昆明90%以上的行政村都是生态村,如何巩固生态创建成果?“村民环保公约”体现出了积极作用,而这也是市级生态村申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具体拟定、落实上,每个生态村的“村民环保公约”都有所不同。

“环保公约主要是为巩固生态创建成效,特别是防止污水、垃圾、村容村貌等反弹。对村民爱护垃圾房、村容村貌等作出规定,通过村民自己来维护创建成果,形成生态创建的长效工作机制。”市环保局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昆明生态村创建居全省前列

申报生态村,必须满足4项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涉及村容村貌、环境保护、饮用水卫生、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清洁能源普及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创建了生态村,才有基础创建生态乡镇、生态县区,直至创建国家生态市,这也是统筹城乡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昆明生态创建这盘“棋”从2008年开始布局。当年,昆明提出争创国家生态市,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从城区涉农社区、行政村逐步向周边县区辐射,逐渐覆盖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等较为偏远且经济欠发达地区。

按照国家生态市新的指标要求,昆明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要达到“三个80%”,即要创建市级生态村100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涉农街道)80个、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2个。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第一个“80%”的创建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冲刺国家级生态乡镇(涉农街道)、国家级生态县(市)区的创建。而按照相关规定,获得市级生态村(社区)命名的村(社区)可获1万元奖励;获国家级命名的乡镇(街道)可获市级10万元奖励。

现在,全市已获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3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64个;国家级生态村(社区)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社区)4个,生态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

推荐阅读:

树山生态村梨花景观上榜“中国美丽田园”

山西:太原市新增4个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

广东:湛江建设生态村 带来文明村风

海南新建934个文明生态村 海口争创国家级生态市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