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1日消息:挖泥船挥舞着巨大的“手臂”正在填筑人造湿地围堰,绞吸船通过长长的管道将浑浊的污泥吹上围堰内……虽已入冬,但巢湖北岸月亮湾水域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国开行贷款重点项目、巢湖第四期清淤及湿地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
记者昨天在现场采访获悉,巢湖第四期清淤及湿地工程的吹填部分工程已经大头落地,6个人造湿地的吹填区4个已经形成围堰,整个吹填部分可望12月底前全面完工,13.8万平方米“湖中造肺”湿地将轮廓初现。
削减大量氮磷富营养成分
巢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元凶”是氮、磷超标,而巢湖河床下淤泥中氮、磷等长期积聚沉淀,是造成巢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疏挖污染底泥,通过环保工艺过滤氮、磷,是改善巢湖水质、恢复巢湖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巢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务院“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国债项目后,2000年至2011年,累计投入近2.8亿元,成功实施一期、二期、三期清淤工程,使东半湖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正在推进的巢湖第四期清淤工程总投资近0.35亿元,沿着巢湖北岸的烔炀河口至中庙段近6.8公里的滨湖岸线,通过吹填湖底淤泥形成总面积13.8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总面积228万平方米的疏挖区湖底将清出130万立方米的湖底淤泥,削减大量氮、磷等富营养成分,为改善水质发挥生态功效。
筑起连绵27公里湿地带
巢湖第四期清淤及湿地工程实施后,巢湖北岸湿地带的构筑工程也将宣告完成。据介绍,前三期清淤工程已经沿巢湖北岸岸线构筑了20公里长的湿地带,加上这四期工程将构筑的约6.8公里,巢湖北岸将一共构筑起连绵27公里长的湿地带,湿地带的长度占到巢湖北岸岸线总长度的近2/3。
巢湖第四期清淤及湿地工程新构筑的烔炀河口至中庙段湿地带总面积13.8万平米的湿地带,可栽种大量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自湖中至大堤,依次栽种防浪带、杞柳带、芦苇丛带三个层次的水生植物,发挥不同生态功能,也呈现不同层次的景观美感。每块岛状湿地还有大有小、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湿地纵深30—50米,将与岸上环巢湖快速大道的绿道景观遥相呼应。
另外,人造湿地在距离大堤最近的一层植物带,将栽植生态防护带,成为人类活动与湖区生态之间的缓冲带,为保护巢湖提供生态安全距离。
人造绿肺生态功效叠加
湿地被称为“绿肺”,除了可以增强巢湖的自我净化能力外,还将完善巢湖生态体系,对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巢湖水生植物经历了从繁盛到衰退的过程。1931年前,巢湖水生植物的覆盖率达30%,目前大约只有4%。其中,水生植物由盛变衰,直接导致巢湖鱼类生长环境恶劣。
巢湖“鱼类王国”食物链中间一层的杂食性鱼类鲤鱼、鲫鱼,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必须在水草等附着物上产卵,否则鱼卵很难成活。由于目前的巢湖水草覆盖率很低,满足不了鲤鱼、鲫鱼等鱼类产卵的需要。
通过巢湖第四期清淤及湿地工程的实施,巢湖北岸构筑起连绵27公里的湿地带,将为巢湖鱼类提供自然繁衍场和栖息场,为巢湖鱼类提供食物和天然栖息场,增加大量的水草,促进大量水生浮游的生物的生长,为鲤鱼、鲫鱼大量产卵提供足够附着物,提高鲤鱼、鲫鱼自然繁衍数量,并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食物。
推荐阅读:
(来源:巢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