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

2014年11月21日 10:13成都日报王眉灵 谢明刚 于谭阳

中国园林网11月21日消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今年以来,“宜居城市”成都,频频吸引关注目光。

近年来,成都坚持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用一个个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用自然和生态绘就广大市民心中的“美丽成都”。

寻变:绿地绕城郭 不出城亲近大自然

“每个周末去白鹭湾一次,已成为我们家的习惯……”11月9日晚6点,市民陈露更新了微信朋友圈,上传的图片中,3岁的儿子穿着雨衣,在绿意环绕的湿地中快乐地骑行。

白鹭湾生态湿地、锦城湖公园……成都市区周边的环城生态区,已成为市民休闲游玩、参加科普活动的最佳去处。

市民之变:周末寻绿开车只需10多分钟

周末去哪里玩?从儿子学会走路后,这个问题就困扰着陈露,“难就难在既能亲密接触大自然,又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太少了。”去年5月,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建成后,这个问题不再难,只需开车10多分钟,一家人就可郊游“野外”。

白鹭齐飞花海、游人徜徉湖畔……走进白鹭湾生态湿地,看见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中尽是花草的芳香。这里是都市近郊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生态园地,这里还有200余种植物,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

这座集生态、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身的湿地公园,只是成都市湖泊水系建设工程其中之一。

和白鹭湾生态湿地同时建成开放的,还有位于城南的锦城湖。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元华路和绕城高速相交的4个角,各点缀着一片碧蓝色的湖泊。虽然4个湖泊被道路隔开,但各湖区之间其实有暗渠、水沟相连,四湖一体,构成了锦城湖。

如今,走在锦城湖畔,盈盈的湖水清可见底,水草摇曳,环湖道路上尽是休闲、锻炼的市民—一幅“城市绿色客厅”的画面生动呈现。

白鹭湾生态湿地、锦城湖、锦江滨河公园一期,都是点缀在成都环城生态区上的“明珠”,它们将与其他正在建设中的湖泊、湿地一起构成“蓉城之肾”,承载起大气和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生态功能。

城市之变:刚性制度留住城市生态空间

今年6月以来,不少市民发现,家门口的绿地边上立起了一块“生态用地边界”界碑。这样的生态红线界标陆续在环城生态区“落户”,以生态红线的实体形象存在,告知广大市民“在这里面的是生态用地,不能被侵占、被蚕食。”

在生态用地上立界碑,是《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的明确要求。为了给城市发展留下生态隔离区,我市将城区周边的133余平方公里确定为环城生态区,并划定了生态红线,制定了“保护条例”,以留住城市的生态空间。环城生态区的生态用地犬牙交错地和周边区域咬合,立下生态用地界碑,可以更好地警示和保护这些地块。

规划、法律,这一系列的刚性制度,让城市周边的这块巨型、环状的生态用地被保护了起来,并在其中广泛植绿、增绿,成为了中心城区的天然绿肺。仅今年1—7月,就增绿4576亩,植树98.78万棵,建成11.3公里绿道。

同时,我市按照“保护自然、体现自然、整理自然、移植自然、提升自然、体验自然”的理念,优化环城生态区的田园布局,提升打造农田景观。龙泉驿、新都、成华等东部浅丘区,修缮堰塘水渠,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再加上果树、蔬菜,错落有致的梯田景观已经呈现;金牛、温江、青羊、双流等西部平原区,按照经济与景观兼顾的思路,疏通恢复淤塞荒废多年的农田灌渠设施、梳理田埂肌理、保护林盘、编制四季作物轮种方案,打造规模成片的大地农田景观,农田景观次第恢复……

一个生态、自然、多样性的生态绿地,正环绕着这座城市。

[分页]

溯源:可持续发展 成都的生态文明梦

今年2月,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后不久,“成都对侵犯生态红线‘零容忍’”的新闻就登上了《人民日报》,并引发对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热潮。

其实,从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以来,成都就以“把生态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优先打造”为指引,迈出了城市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城市转型升级的“一大步”

像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辟出这么大面积的绿色生态空间,并用刚性的制度保护下来,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从环城生态区建设起步,成都迈出了城市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步伐。

环城生态区,是由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总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有133.11平方公里。这块庞大的“绿地”,相当于整个中心城区面积的1/5。

像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辟出这么大面积的绿色生态空间,并用刚性的制度保护下来,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环城生态区从一亮相,就吸引了关注的目光。在2013年初的新闻通气会上,市规划局新闻发言人用“战略决策”来描述市委作出的这一重大决定。

早在2011年底,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就响亮地提出:要打牢生态本底,坚持用抓基础设施的办法抓生态建设,坚决维护“绿线”规划的权威,抓紧推动环城生态区保护进入城市立法程序,让这条中心城区的“翡翠项链”能够世代传承。

2012年,十八大召开,首次提出要构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格局。这时的成都,已经率先迈出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按照“把生态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优先打造”的思路,成都编制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开国内针对城市特定区域规划立法的先河,对环城生态区实行“绿线”控制;制定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对这部分生态用地予以刚性保护。

成都所做的不仅仅是保护。市委提出,要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并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河流和人工湿地,以及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让成都这座滨水城市的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美丽、水韵更加悠长。据测算,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建成后,将使中心城区的水面比例从1.8%提升到6%,公共绿地比例从6.8%提高到27.2%,生态效益明显。

从环城生态区建设起步,成都迈出了城市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步伐。

[分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

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收效明显。现在,朝着“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模式”的目标,成都砥砺前行。

今年2月,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在这张将深远影响成都未来的“图”上,“生态文明建设”着墨颇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也被确定为2014年成都市深化改革重点工作。

在这次大会后,“成都对侵犯生态红线‘零容忍’”的新闻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其实,近年来,围绕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收效明显。

—制度探索。成都积极探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机构改革,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以解决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无专人管、无能力管”的困局,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建设网格化、全覆盖。

—环境治理。成都拉开“绿水行动”,2012年推出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为污染水环境戴上“紧箍咒”,并从2013年启动黑臭河渠整治,计划用3年时间消灭市域内所有黑臭河渠;清洁大气,成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燃煤锅炉污染清理整顿、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多项专项整治,在水泥、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以及绕城高速路内燃煤禁烧和煤改气工程,年均减少燃煤400余万吨;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成都规划、环保、水务等部门形成合力,排查锁定违法排污单位上万家,8000余家已完成整治,今年的PM2.5污染浓度较去年下降了17%。

—生态保护。成都编制了《成都市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全市将形成“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格局,将法律法规要求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和市域主要河流控制绿带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刚性保护生态资源;坚持植绿,近年来,中心城区新增了18个市政公园、10个郊区公园,建成1623公里城市绿道、绕城200米生态带52.6公里,仅2013年就新增健康绿道92公里、城市绿化65万平方米;在龙泉山、龙门山脉则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77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8.1%。

……

日前,国家批准了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都跻身其中。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朝着“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模式”的目标,成都砥砺前行。

[分页]

大事记

2012年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成都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并实施,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锦城湖建成开放。

2014年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边界”界标设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批准成都启动建设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成都被授予“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锦江白鹭湾生态湿地”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入选“全国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案例”。

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蓉召开。

大数据

10235家

全市排查锁定违法排污单位10235家,已完成整治8727家(取缔“三无”企业3192家),立案查处502家,曝光典型违法排污案件19起,今年成都PM2.5的污染浓度较2013年下降了17%。

18个

近年来,中心城区新增18个市政公园、10个郊区公园,建成1623公里城市绿道、绕城200米生态带52.6公里。

38.1%

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77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8.1%。

环城生态区

规划

是由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

面积

环城生态区总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有133.11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中心城区面积的1/5。

未来

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建成后,中心城区的水面比例将从1.8%提升到6%,公共绿地比例从6.8%提高到27.2%。

推荐阅读:

尤权:建设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合肥:林园辉映 环巢湖崛起生态文明高地

重庆:生态文明重在建设 用制度保护自然环境

辽宁:大河北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