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4日消息:有河流穿过的城市,总是更有灵气。
话说很久以前,浏阳河没有名字,河流两岸的人们在浏阳河源头把一只黑山羊抛入河中,任其漂流,羊在哪里沉入河底,就在哪里建城。
这只黑山羊在河面漂了三天三夜,终于落入河底。人们择黑山羊沉底的河段而定居。从此,这条河被称为“流羊河”,多年之后,“流羊”雅化为“浏阳”。
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勾勒出了一个沿河而建的城市轮廓。中国最大的环境承载因素是水,哪里有水,哪里就能承载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九曲十八弯,依托浏阳河,浏阳的城镇化先天就有着优势,而这种沿河城镇化的路径,它所倡导的生态宜居、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可以称为新型城镇化的鲜活样本。
a以河筑梦:沿河城镇化开发尊重历史文化
沿河开发是浏阳城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在浏阳城区,站在风光桥上看,河的两边高档楼盘林立。烟花绽开的夜晚,人们会向浏阳河广场聚集,河岸上都是人,烟花让城市沸腾起来。
近年来,浏阳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体系逐步完善。2013年浏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7.5万,城镇化率52.2%,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为龙头、以工业新城为增长点、以中心镇和特色镇为中心、辐射和带动一般乡镇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相比以往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沿着浏阳河,浏阳境内的大围山、官渡、永和、柏加、镇头等乡镇,依托自身产业、生态资源特色,在城镇化过程中体现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特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永安、大瑶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镇,柏加获批为首批国家智慧城镇。
两年前,穿过长长的蕉溪岭隧道,笔者第一次踏上浏阳这片土地。抬头可见青山,这山水环抱的城市确实可爱。37个乡镇散落在5007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东乡产夏布,南乡产花炮,西乡产花木,北乡产烟草,十里不同音,东西南北乡历史、文化习俗各不相同。
这种差异性既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得浏阳的乡镇城镇化发展方向各有特色。在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看来,在浏阳这个有故事的地方,浏阳的城镇化建设,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历史的内涵,规划、设计能体现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大围山的东门古镇、官渡新城、永和菊香小镇、镇头风光带建设等均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大围山镇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镇上85%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其中东门古镇为浏东重镇,为“浏阳东大门”之意,东门古镇还是浏阳蒸菜的发源地。大围山镇党委书记杨钢介绍,依托客家文化,大围山镇的东门古镇项目定位为“浏阳河源·中国中部客家第一镇”,致力将其打造为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休闲游目的地。
38000平方米的官渡古镇旅游景区,已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浏高速官渡互通的开通,加快官渡融入高速经济的步伐。“这里环境优美‘显山露水’,应当推进‘两型’城镇化,走生态、环保的路子。”官渡镇党委书记朱姿丰如是说。
b内容多元:产业支撑力明显
在湖南新型城镇化的版图中,县级市是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平台。根据新出台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到2020年,浏阳市等常住人口要达到30万~50万人。
要实现人口导入,必须要有就业支撑。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城镇化初期和中期,如果这些地区未来通过人口转移和密度提升实现城镇化,那么它们将成为生产率提高最快的地区。已经进入中国县域经济前36强的浏阳当然深谙此理。
花炮产业是浏阳的传统产业,2008年到2013年产值实现翻番,达到190.9亿元。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浏阳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这些产业主要分布于浏阳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
2013年,花炮在浏阳经济中的比重悄然收缩至15%左右,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已增至25%。目前,浏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2013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99.6亿元,浏阳的产业发展转向“多点支撑”,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异军突起。
无疑,产城融合是县域未来发展的最佳突破方向之一,它既是避免城市空心化的必然选择,又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已有地区做出尝试。位于浏阳北部的永安镇去年被评为长沙市小城市建设示范乡镇。形成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烟草、食品、快速消费品等为辅助的产业体系。
柏加镇因花木而富饶,日前该镇投入40万元,搭建的商务、大数据、配送等花卉苗木服务平台“柏加花木网”上线运行。柏加欲建中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核心区面积超过2000亩。
正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吸引很多在外务工的浏阳人开始返乡,决定在浏阳河边守望乡土,耕耘事业。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对理想城市的期待。而蒸菜飘香的浏阳,这个湘赣边的中心城市,已经走上前台。
观察延伸
浏阳新型城镇化的生态路径
根据10月17日发布的《2014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截至2013年底,广义上看(包括含乡镇的市辖区),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7.3%;总人口达11.6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4%。中小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比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占优势。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小而美”的城市化路径更值得鼓励,同时,发展生态城市是城市进步自然选择的结果。
浏阳,因生态环境优美而名声远扬,到过此地的人们均会流连于浏阳山水栖居的诗意。“浏阳无霾。”当地人津津乐道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是这样的理想化。
东边大围山,依托国家森林公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及浏阳河的天然走势,建设一条客家古镇风情商业步行街,凸显古镇人文景观、客家文化、红色旅游等几大卖点;近年充分发挥菊花石“全球一”原产地的品牌优势,永和完成了菊花石旅游小镇——菊香小镇的华丽变身,成为对接大围山生态示范区的精品旅游购物创业基地。
构建人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浏阳的路径或为其他城市借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尹澄清认为,在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应尽可能把所使用的生态用地、生态空间多功能化,兼顾绿化、娱乐、体育、自然、教育、休闲、生态系统维持等功能,以期城市土地功能的最大化。
专家观点
城乡发展疏通生态脉络
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无疑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指导意义。在不少政府眼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如何避免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转变为“造城运动”?
区域经济学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认为,城市的增长不应该单纯靠土地,只靠卖地维持的城镇化是低水平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应该是内在素质的提升,其中包括经济效益改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素质提高。
“湘江要保护、湿地要保护、山体要保护、森林要保护,应该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让城市融入到山水里面,弘扬湖湘文化,延续城市原有的历史,不要让城市到我们这一代‘腰斩’了。”朱翔说。
而浏阳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已经体现了诸多生态内涵。生态美城的崛起将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示范和重要基地,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推荐阅读: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