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生态环境考核意味着什么?

2014年11月05日 10:23中国环境报陈永江

中国园林网11月5日消息:最近贵州10个县取消了GDP考核,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加了“营造林任务保存率”(即造林3年后,单位面积植株的存活率)和“森林覆盖率”两项生态环境考核项目。

这让我们看到了发展观上的生态学转向。摒弃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意识,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坚守生态底线,坚持走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命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贵州省在内的一些地方,在追求GDP发展的同时,不同程度存在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营造林质量下滑、肆意占用林地等问题频出,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其实,在发展观上一旦忽视了生态,那必然是不完全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不利于增加人民福祉的发展。原因很简单,植树造林,发展生态,美化的是环境,造福的是人民。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森林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全球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与湿地、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杀菌除尘、过滤污水等多种生态功能,更是净化空气的天然氧吧。

其次,我们必须正视森林覆盖率的意义。提升生态“软实力”。建设森林之城,提高森林覆盖率,符合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趋势,有利于提升国土资源的整体价值。
提升增收“软实力”。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增收致富,就得“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通过速丰林等森林资源价值、企业投资林农产业、农民参与森林工程等多渠道助农增收。

由此可见,贵州对全省各地实行区别化考核,特别是在提高生态环境类权重的同时,将涉及林业的营造林任务保存率和森林覆盖率作为测评指标,是推动发展的正确路径。这一次发展观上的生态学转向,将引导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林业生态建设,继而激励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确保林业建设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推动“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应该坚决落实中央领导提出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振兴、绿色崛起之路。

推荐阅读:

邱秋:以法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实效

温州:将军桥花鸟市场生态瓶微型景观萌萌哒

贵阳:紧守“两条底线” 护好天然生态屏障

贵州:划定林业生态红线面积9206万亩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