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发展特色产业 向“生态”要效益

2014年01月16日 09:26华龙网—重庆日报张国勇 王伟

中国园林网1月16日消息:从重庆主城出发上高速,经达州到万源,再在连绵不绝的大巴山脉穿行66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不到4个小时便进入了城口县城:这里,四面环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商贸活跃、街道整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绿色之城。

城口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位于渝、陕、川三省市之门户,称为“城”;扼四方之咽喉即为“口”,是我市的“东大门”。长期以来受大巴山的重重阻隔,城口“独守深闺”,更有连信鸽都飞不出去的传言。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庇护”,成就了城口无可比拟的自然生态资源。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战略决策后,城口县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

优化生态格局维护“绿色”资本

城口是典型的资源大县,经济穷县。“落后”与“闭塞”曾是城口的代名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城口县委书记裴智说:城口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生态涵养,在保持自身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产出更多生态产品。结合县情,城口明确提出了“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发展思路。目前,城口森林覆盖率达到62.9%、位居全市第一。

为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城口将农业、工业、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进行合理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按照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思路推进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有序向农民新村、乡镇场镇、县城和县外转移,腾出更多空间用于维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大巴山山地生态屏障和秦巴山地水源涵养区建设。

裴智说,城口就像大巴山的“盆景”,为了建设更加秀美的“盆景之城”,城口推进新一轮“五城联创”工作,以加快县城空间的拓展,完善城市功能。城口坚持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于乡镇场镇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建设低碳环保的生态乡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8月,中国气象学会组织地理、环境、生态、旅游和气象等领域的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口生态气候评估报告论证会”。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城口“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称号,这必将为城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实现以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向“生态”要效益

城口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实行生态涵养发展、建设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造福全县人民和子孙后代。”裴智说。

按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口被确定为成熟型资源城市,要求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跨越发展。

因此,城口选择了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延长有效服务年限。同时,加大林特资源、水能资源、生态资源的统筹开发和循环利用,积极培育县域经济新支柱。

推荐阅读:

叫停“伪生态” 打造“绿色GDP”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陕西:渭南拟投资15亿元恢复卤阳湖生态湿地

秦立军: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分页]

近年来,城口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以林为主的山地农业发展路子不动摇,围绕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行林畜、林禽、林果、林药等生态复合型产业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并计划到2017年,建成全市最大的城口山地鸡养殖基地和全市土鸡供种基地;建成全市最大的干果生产基地,核桃、板栗分别发展到20万亩、30万亩;建成全市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

在今年1月9日举办的第十三届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上,继“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等城口传统名优农副产品后,城口“富硒茶叶”、“富硒红苕”、“富硒马铃薯”等一大批冠有“富硒”头衔的农产品成为了交易会上的“明星”。这缘于城口地处秦巴山区富硒带,是西南地区硒含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土壤中硒含量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发展富硒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注重“涵养”发展生态旅游

城口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需要人们呵护,更期待人们的欣赏。随着城万快速通道的开通,“四小时重庆”时代的到来,城口的旅游资源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丰富的生物资源、绝妙的自然景观、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城口孕育了数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而“心灵牧场·养生天堂”的定位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城口县境内拥有3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九重山还被命名为重庆市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黄安坝生态旅游度假区被列为重庆“十大旅游精品工程”和重庆“十大清凉胜地”。2012年9月,在“重庆非去不可——100个最佳旅游目的地”评选中,位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国亢谷”景区被评为“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黄安坝、夜雨湖和九重山被评为“自然美景旅游目的地”。

“发展生态旅游已经到了关键节点!”在裴智看来,城口近几年大力投入旅游、大抓旅游,已取得很好成绩,可谓开局良好、起步可喜。但他也意识到:一定不能放缓脚步,应一鼓作气、积极大胆、突出重点、低步入轨、循序渐进,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景区,实现较好旅游经济效益。

裴智说,生态旅游应结合全市“红色之旅集群、美丽乡村之旅集群、草上运动之旅集群”等旅游发展定位,围绕“一城一谷一坝,两山三湖”重点景区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着力打造旅游品牌;进一步增强信心、夯实基础、低调务实,以“要干一件事就必须干成、干漂亮”的决心来谱写出城口旅游事业新篇章。

今后,城口还将立足“生态环保、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养生”主题,创新发展模式,从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入手,促进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将聘请世界知名旅游策划大师进行旅游资源研究,统一规划,统一策划、包装、营销,打造城口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精品。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景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投入,为城口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提质提速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进一步拉长城口旅游产业链,让旅游业这一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尽快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绿色是资本,生态是效益。城口人民正为此不懈努力。按计划到2017年,城口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基本建立起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成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立起符合生态涵养发展的生态格局和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生态制度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市向北重要门户。

推荐阅读:

叫停“伪生态” 打造“绿色GDP”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陕西:渭南拟投资15亿元恢复卤阳湖生态湿地

秦立军: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