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0日消息:昨天早上,昆明大雾。“这是不是雾霾啊?”很多市民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幸运的是那是雾。去年,全国很多城市都遭遇了“十面霾伏”,让人们感受到了空气污染的巨大危害。未雨绸缪,云南要如何才能远离雾霾,永葆蓝天白云呢?
雾和霾差别很大
“这不是雾霾。”说起昨天早上昆明出现的大雾,省政协委员、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官会林说。
昨天早上7点多钟,记者起床后往窗外看时,发觉雾蒙蒙的,有点像大山里冬天的那种样子。雾气在楼房、绿化带、道路上弥漫,白茫茫的。
8点多记者出门时,雾气还没有消散。由于视线不好,会看到前方的车辆消失在大雾里,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都打开了前灯和尾灯,小心翼翼地行驶。
到了8点30分,随着太阳不断升高,雾气逐渐消散,露出了蓝色的天空。
昨早,很多委员都感受到了这场大雾。官会林说:“雾和霾还是有差别的。雾霾的发生,和空气污染有一定关系。”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80%叫霾;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那昆明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发生雾霾呢?”记者问。
“绿化、造林、种树是不能少的。”他说,绿色植物可以吸附、滞留粉尘。不少绿色植物叶面上长有许多茸毛,一些植物还会分泌黏液,这些都是捕捉粉尘的特殊工具。树木等高大植物就像“挡风墙”,可以降低风速,阻碍粉尘飘浮。
云南应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谈到雾霾,省政协委员、云南民靖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文曙说:“前几年,我们只看到华北地区、河北地区有,但去年江南水乡,如上海、无锡也发生了雾霾。”
他感叹到,雾霾发生的原因,有机动车增长、工业发展等,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全国来看,一些地方为了快速发展不注重生态保护,造成环境破坏,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说,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发展太快了,很容易超出环境的承受范围;发展慢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又慢。“现在有了前车之鉴,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要更多考虑生态。”
“云南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他说。云南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两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强,对环境破坏少。“增长力比有些工业的增长更快,持续发展的时间也更长。”
“建好文化强省,蓝天白云才会是常态,最担心的雾霾才不会到来。”
市政建设中要做好防尘
省政协委员、云大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段昌群正在国外做学术交流,他通过短信回复记者说,对昆明而言,市政建设防尘控制要跟上,尽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协同水平。对于这一点,昆明的市民可说是深有感受,城中村改造、地铁施工、路面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让昆明成了一片工地。做好防尘工作,也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
最后,他提出,吸取河北等地的教训和经验,承接东部转移来的产业,要进行严格筛选,把好产业质量、结构源头关口。云南提出要把握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但也要杜绝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的产业。
推荐阅读: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