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1日消息:老茶客(有理说理):住在华宝北路的街坊刘先生每日上下班都会经过天宝路,近日他路过该路段时常常闻到一阵酸臭味。他四处寻找臭味的来源,发现整条1.1公里长的绿化带下面尽是废弃塑料袋等垃圾。记者走访发现,造成垃圾带的客观原因为该路段没有一个垃圾桶,附近街坊建议在该路段增设垃圾桶。
从城市公共设施配备的标准来看,一公里有余长的路段没有一个垃圾桶显然不科学。而没有垃圾桶会给人怎样的暗示?在素质较高者那里,或许是此处不能丢弃垃圾;而在素质不怎么高的人那里,就成了到处可以丢垃圾。按“人的素质取决于外部配套”的观点来看,绿化带下垃圾成堆自然是配套缺失的结果。因此,问题解决方案自然就成了在该路段增设垃圾桶。事实证明,这也是接受采访的附近居民和路人所持的观点。
只是,即便垃圾桶马上就位,也难以保证绿化带下面的垃圾就能去无踪。一者,垃圾桶分布再怎么合理方便,也会有人图方便照旧把垃圾扔在绿化带。就像城市街头出现的垃圾桶,并没有杜绝街角处出现的垃圾一样,垃圾桶上岗只能治标,即减轻垃圾肆虐的程度,但并不能根绝这一现象。二者,绿化带下面的垃圾无人清理,尽管有环卫工人打扫该处路段,但绿化带下的垃圾不归其管理。这一状况若没有改变,那“破窗效应”上演就近乎成了必然。
当然,要还绿化带干净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这需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乱扔垃圾者将面临处罚并且处罚能够得到执行;第二,绿化带下的垃圾亦有专人打扫。不过,与这种策略相比,韩国的做法更值得借鉴。
有关资料显现,在韩国不管是工地还是商场,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机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门前的垃圾都各自包干,没有清洁工来打扫。因此,处理垃圾完完全全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韩国没有垃圾,而是韩国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不随意扔垃圾的良好习惯。韩国人认为,垃圾放在箱内会发酵并污染空气,影响环保。因此,在韩国不管在马路上还是商店里都找不到垃圾箱,只有餐厅等地有垃圾桶,而且严格分类,比如,药品包装盒属有毒垃圾,有专门的桶,不能随意扔。在韩国餐厅吃饭,菜的量很少,这不是因为韩国人小气和短斤缺两,主要是为了环保和节约,也减少了垃圾。此外,部分韩国餐厅里的牙签是用动物骨头做的,用完后可以吃下去。
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在垃圾的处理上,或许我们就该学习韩国的“上策”。(十年)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