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1日消息:盘锦市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资源,是中国湿地之都。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全面遏制了湿地生态环境下降趋势,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下奇观红海滩和世界第一大芦苇荡已经形成我市代表特色,张扬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展示着盘锦生态环境的无限生机。依托湿地资源建国际旅游胜地
我市自然湿地面积236.1万亩,其中芦苇沼泽湿地111.42万亩,浅海滩涂湿地88.16万亩,河流湿地36.52万亩。自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珍视这片湿地,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苇红滩”,秉承把城市轻轻放在湿地中的理念,追求湿地保护的最高境界,始终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擎“生态盘锦”、“湿地之都”旗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湿地,保护环境,建设美丽盘锦,使生态盘锦驰名海内外。2013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获了“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这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我市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最大芦苇荡以及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等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国际湿地旅游周等有效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在把湿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过程中,这片湿地的魅力与日俱增,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特别是以最浪漫的海岸线――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代表,盘锦湿地已成为城市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实现湿地健康持续发展
本着“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市坚持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明确责任与目标,加大湿地保护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不衰退、面积不减少,促进了湿地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市将充分探讨湿地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所受威胁,确定主功方向,采取差异性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稳步发展;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吸收国内外湿地保护、恢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努力提高保护与管理成效;以国家及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以及国际保护组织等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湿地保护公益事业中,理顺投资渠道,拓宽湿地保护资金来源;坚持规划与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辽河口经济区欧元贷款项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全面强化湿地保护管理措施,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湿地健康持续发展。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湿地保护
在荣获全国十大魅力湿地后,我市成立了以市长蹇彪任组长的盘锦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了林业、湿地职能,组建了林业局。全市自然湿地保护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林业局牵头,组织、协调县区、经济区及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为更好地保护恢复湿地,市政府和省林业厅共同编制了湿地保护规划大纲,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大纲包括规划范围、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期限、建设目标、建设布局、重点任务、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着重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水污染防治、退地还湿、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湿地围栏、生态移民、湿地可持续利用、保护管理能力八大工程。要求对补水水源、补水过程及取水、输配水工程要合理布置,制定水量配置方案;对油田开采、盐田、农业开发及城市、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等带来的面源、点源污染,采取治理措施;对废弃油井、废弃盐田及其他退化湿地等进行退地还湿;对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繁殖地、栖息地实行严格保护,禁止任何活动干扰;湿地利用本着湿地植被不破坏、功能不萎缩、各种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鱼虾蟹类正常生息的前提下,发展养大蟹等经济活动;建立健全湿地资源调查及信息系统、科研监测体系和湿地宣教培训体系等等。我市将严格按大纲要求,聘请林业规划院编写《盘锦湿地保护规划(2014年―2020年)》,规划编制的进程中,省市有关人员将全程参与,使之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引领、指导未来几年来的湿地保护工作。
我市已经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最具特色的生态城市。湿地资源,是我市最大的城市特色,湿地盘锦,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