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态区快速崛起的实践与启示

2014年12月10日 10:30凤凰网

中国园林网12月10日消息:每一个对浐灞有记忆的西安人,如今站在浐灞河畔眺望四周,无不感叹这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昔日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沙坑遍地的荒凉景象,如今已被碧波荡漾、芳草萋萋、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所替代。短短8年时间,这里为什么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我们走进浐灞,一探究竟。

大水大绿,打造宜居宜业新平台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东,因“长安八水”中著名的浐河、灞河交汇于此而得名。历史上,浐灞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素有“浐灞之间,三辅圣地”的美誉。然而到了近代,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和人为破坏,这里逐步沦为城市发展的盲区和生态重灾区。为了根治浐灞河流域的生态灾害,重建一座生态化新城,2004年9月,西安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浐灞生态区,成立了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后来更名为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浐灞生态区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北至渭河南岸,南抵绕城高速,西起西铜公路,东至西康铁路,横跨浐灞两河四岸。

浐灞生态区成立以来,坚持以生态为立区之本,开创性地提出了“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开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河流治理、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使这里的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一个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区在西安城东迅速崛起。

——桃花潭景观工程。桃花潭处于浐河米家崖段,地跨灞桥和未央两个行政区,曾是西安东郊的垃圾倾倒场,在8万平方米范围内,堆积的垃圾至少有200万立方米,清理这些垃圾,至少需要一个亿的资金。经过论证,生态区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先是通过河道清淤辟出800多亩的湖面,再利用经过环保处理的建筑垃圾堆出150多亩的湖心岛,用清出的淤泥作覆土,在岛上遍植桃树,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桃花潭、桃花岛景区。这种方式既使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又极大减少了土方石料等建筑用材,使该工程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并举的生态示范项目。

——雁鸣湖湿地工程。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湿地,通过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区在浐河上游,对原田家湾和马腾空的垃圾场进行改造,将垃圾分类处理后,就地堆山挖湖,建成了5湖相连的人工湖泊湿地雁鸣湖。通过雁鸣湖湿地的生物降解和自然沉淀,浐河上游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下游区域也有了优质的生态用水。与此同时,他们在河道滩涂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植物,重建植物群落,促进水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现在,这里已成为众多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生态区内鸟群的种类也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

——浐灞河碧水工程。实施控源截污和污水回用工程,封堵排污口27个,铺设截污管道62.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实现总长17公里的浐河城市段全面截污,使污水直排入浐灞河道成为历史。目前已建成7.5万吨/天的再生水生产能力,铺设再生水管网60公里,再生水年使用量达到1100万吨,主要用于灞桥热电厂循环冷却水、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浇洒清洗及景观水体补水等,使节水型城市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广运潭生态工程。广运潭生态景观区占地13.5平方公里,历时5年建成,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就是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取缔非法采沙场的同时,生态区因地制宜,对滩涂地、废弃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作洲,引来灞河之水,形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的壮美生态景观。据测算,广运潭景区平均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0吨,产生氧气650吨,年滞留粉尘1090吨,极大地提高了西安市的整体空气质量,缓解了城市噪音污染和热岛效应,是我国北方罕见的湿地自然公园。

——灞河入渭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工程。位于灞渭交汇口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浐灞生态区又一大型生态工程。湿地公园地处渭灞交汇区域,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其中灞河以西面积4.27平方公里,以东面积1.5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5.81平方公里,计划于2013年年中开放。湿地区域内现有植物48科180种,动物27目50科150种。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该区域具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对“灞柳风雪”、“芦荡惊鸿”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恢复和展示,在生态区乃至西安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浐灞生态区成立至今,已累计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修建生态堤防36公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5%,河流水质由劣五类恢复到地表三类,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单位的标准。浐灞生态区已由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重要的生态示范区。

阡陌纵横,搭建城市发展新框架

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同时,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基础先行”的建设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骨架有效拉大,新区轮廓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建成道路120余公里、桥梁5座,灞河东路、东湖路、浐河西岸滨河路等主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先后打通了通往二环路、十里铺、灞桥镇、东三环、杏园、新筑等10个主出入口,实现了生态区与西安主城区的全面对接。此外,浐灞生态区同步完成了水、电、气、暖、绿化、公交等配套设施,建成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等管线400多公里,修建公交港湾和候车厅60余个、绿地广场7个、亲水码头18个,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的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已于今年10月16日开学,浐灞完全中学正在建设,与长安大学、市83中等学校合作办学正在积极推进,各大楼盘如御锦城、浐灞半岛等都配套建设了小区幼儿园。区内的红星花园公租房、浐灞家园保障房、滨水花城限价房等项目,为西安市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供了有力的房源支撑。

未来五年,浐灞生态区将全面完成区内交通路网的扩建提升,基本建成“六纵十二横”的骨干路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快速公交为补充,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同步建设符合国际绿色标准的电力、供气、供热设施;建成“百年一遇”标准的浐、灞河防洪水利工程;完善生态、环保、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建成大型城市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实现区内垃圾100%密闭清运及分类处理,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分页]

做响品牌,展示千年古都新形象

浐灞生态区紧紧抓住举办全球性、世界级重大节事活动的契机,精心策划、大力宣传,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事件营销手段,打造了一批国际化的城市品牌。

——欧亚经济论坛。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浐灞。这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友好交往,共同推进国家、地区之间经贸合作,促进亚欧大陆共同繁荣与复兴。2005年以来,欧亚经济论坛年会已成功举办了四次,极大地提升了浐灞生态区的声誉。

——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这是一项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赛车齐名,被公认是影响力最大、收视率最高的四大国际体育赛事之一。2007年10月,“2007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西安大奖赛”在浐灞生态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1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现场观众达到12万人次,国内外2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并通过美国国际管理集团下属TWI环球体育影业有限公司的三颗同步卫星电视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进行转播。作为西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上国际赛事,摩托艇大赛的成功举办,既是对浐灞水环境改善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浐灞水品牌的最好宣传。

——“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2009年5月29日,由中国花卉协会、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在浐灞生态区隆重开幕,这是西安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花卉专业比赛。此届大赛以“和谐生活、时尚追求”为主题,由三部分组成,融插花花艺比赛、花艺展览及相关系列活动于一体。“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一项国家级大赛。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浐灞生态区顺利举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72万余人次,吸引109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举办各类演艺活动8600余场,创历届世园会之最,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国际性活动。历时178天的西安世园会,带动了全市乃至全省交通、会展、物流、金融、商贸、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西安市GDP高达5到6个百分点。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弘扬了绿色理念,彰显了中华文化,展示了西安文明、开放、包容、绿色的崭新形象,形成了“拼搏、创新、协作、奉献、服务、开放”的世园精神。

因为这些品牌,浐灞生态区不但成功实现了加速发展、跨越发展,也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认可和赞誉。2010年,浐灞生态区以市辖区之资与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共同被评为“2009-2010年度最受关注会议目的地”。2011年,随着西安世园会的召开,浐灞生态区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获得了更多赞许和认可:2011年9月12日,西安世园会获得了联合国“全球最佳绿色创意奖”,作为西安世园会会址所在地的浐灞生态区荣获联合国“全球城市最佳绿色变更经典案例奖”,西安市荣获联合国“全球城市绿色成长出色进献奖”;2011年10月11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建项目”获得“IPMA特大型项目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大奖”;2011年10月19日,浐灞生态区入选“2011中国年度品牌”;2011年11月1日,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联合授予西安世园会“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2011年12月23日,西安世园会荣获“瑞士绿色环保奖”,西安世园会大型多媒体表演《水舞秀》荣获“国际多媒体创新奖和运营管理奖”。

这些国际化的城市品牌,在为浐灞生态区留下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将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崭新形象和它所孕育的全新发展活力呈现给了全世界。

聚集产业,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浐灞生态区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坚持突出绿色、环保、低碳、休闲四大理念,重点打造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创意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先后引进新加坡淡马锡、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7家,引进绿地集团等中国知名企业6家,引进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40多个,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积极打造西部金融商贸服务中心。金融业是浐灞生态区确定的核心产业,也是生态区未来的最大产业特色。2008年,陕西省、西安市确立了“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当年4月正式启动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2010年1月,西安市政府审议通过了《西安金融商务区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安金融商务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浐灞金融商务区正式命名为西安金融商务区。9月,西安金融商务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截止目前,西安金融商务区各类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累计签约入区各类金融机构及商务配套项目50多家。

2012年10月9日,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意见》(陕政发【2012】43号)文件,文件第五条专条阐述“切实加强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大对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西安金融商务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即争取在“十二五”末,初步将西安金融商务区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总部聚集区,全国金融中后台服务和金融外包服务基地,国际性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的首选地;明确要求建立省市推进金融商务区建设的联动协调机制;明确把西安金融商务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支持定期举办高规格金融论坛,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西安金融商务区将逐步形成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以金融商贸为核心,以休闲娱乐、科技研发、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加快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城市品位、推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浐灞总部经济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地段,占地约1500亩,拥有100余亩内湖及景观水系,集中配套体验式风情商业中心,稀有的水岸滨水办公环境极具吸引力。正在建设中的浐灞总部科研创意基地,规划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投资40多亿元,分商贸办公、科研办公、创意产业、商业文化及生态酒店五大板块,目前已有多家大型科研设计院和西部首家数字出版集团等优质企业入驻。

着力建设西部会展之都。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浐灞及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浐灞生态区顺势发展会展业,打造欧亚大陆桥会展中心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浐灞生态区正在依托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欧亚论坛综合园区,着力推动欧亚各国领事馆、代表性商会等入区落地,加快推进欧亚各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示范区”的申报与落地工作,推进能源、金融、高科技等交流交易平台建设,推进欧亚各国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有关项目的落地;并以欧亚论坛综合园区的国际化、高端化带动西安金融商务区的专业化、区域化,推动西安成为欧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最佳平台”,并力争确立“南博鳌,北欧亚”的高端论坛会展格局。

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近两年来,浐灞生态区坚持错位发展文化产业,着力铸造文化品牌,积极构建以生态文化、创意文化、休闲文化和国际教育培训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顺势发展旅游业,努力实现多业并举。五大生态工程的建成,为浐灞生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西安世园会和“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的成功举办,更是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如今,2011西安世园会会址——世博园已成为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观光的理想去处。据了解,西安世园会结束至今,西安世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442万人次,仅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这里休闲观光的游客就高达30万人次。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5%,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4%,引进内资年均增速66.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6.8 %。在2012年的第十六届西洽会上,浐灞生态区共吸引各类高端项目投资上百亿元,成为一颗耀眼的区域经济新星。[分页]

几点启示

八年的艰辛与努力,八年的坚持与付出,作为一支有朝气、高效率、专业化的团队,浐灞生态区的建设者以敢为天下先、有爱心负责任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建设奇迹,打造出领衔“现代化生态新城”崛起之路的绿色航母,其成功实践对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三强一富一美”目标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以生态为导向,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西部乃至全国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城市化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近年来,伴随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一些地方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地方政府不重视环境,唯经济增长为导向,忽视了环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如何不重蹈发达国家“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在城市化进程中重塑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是关乎我们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

以往的城市开发,常常是“GDP导向开发”,先建设,再配套;先破坏,再环保;先追求GDP,等环境破坏、群众抱怨了,再改善环境;而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却正好相反:先恢复生态,保护好环境,再开始建设——也就是“生态导向开发”。这既是浐灞生态区八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他们获得成功最关键的秘诀。这是一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浐灞生态区从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的生态示范区,有效地改善了西安的人居生态环境,具备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必要条件,成为西北首个、中西部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新城市化”发展之路。走出西部过去“以生态为代价、以GDP为导向”的怪圈,走向尊重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立体开发,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也为西部乃至全国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这是陕西在审读自身历史、地理、经济等各要素条件下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度解读——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符合陕西实际的生态文明。

启示二,建设强有力的国际化品牌对于促进和加快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据悉,上海世博会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并有效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了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

对于经济水平与沿海地区仍有差距的内陆城市而言,眼下尤其要学会抓住重点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建设强有力的国际化品牌,是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心剂,是“弯道超车”的引擎工程,也是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从被誉为“陕西、西安走向国际化道路扛鼎之作”——欧亚经济论坛,到世界顶级体育赛事——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从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西部金融中心——西安金融商务区,到世界园林园艺盛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国际化品牌的建设,不但快速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更带动城市交通、会展、商业、物流、金融、旅游等方面的超常发展;不但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工程,更成为了展示城市新形象,展示西安、陕西发展建设最新成就,展示西安、陕西人文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和舞台;不仅带动了当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金融商务、休闲娱乐、高端会展、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为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带来了重要契机、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加快当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聚变式推动作用。

启示三,坚持发展资源节约型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说,“转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一个渐行渐进、自我扬弃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坚持不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沿着这个轨道不断前进。”

尤其在当下,西安等省内一些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省内一批城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其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从这一点上看,浐灞生态区的产业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构建以金融商务为核心,以休闲娱乐、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产业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回顾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历程,曾面临过三次决择:

第一次面临的是发展原则的决择:生态区成立初期,在大的发展取向上选择“建设优先”原则还是“生态优先”原则?他们选择了生态优先。

第二次面临的是发展顺序的决择:在许多大项目纷纷要求入驻浐灞生态区时,选择“项目优先”还是“基础设施优先”?他们选择了基础设施优先。

第三次面临的是发展结构的决择:面对旺盛的房地产开发需求,选择“短平快”的房地产业,还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搭建综合发展的产业平台?他们选择了社会事业配套优先,并确立了金融商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坚持,很难想像今天的浐灞生态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预计到2020年,西安金融商务区内的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150亿元,占西安市金融业新增值的50%以上,对陕西省金融业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20%以上。与此同时,金融业也将带动商务、会展、旅游、物流、文化、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西安、陕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分页]

启示四,人永远是制胜的关键,能否选好人、用好人、培育好人是发展建设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在浐灞生态区,我们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全体人员平均年龄33岁,其中中高级职称占2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0%,有海外留学、工作经验或国际大型项目管理工作经验的超过10%。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视野的高素质队伍,这也是浐灞生态区得以实现创新加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内核优势。

不仅如此,浐灞生态区还同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外脑”。一批国内外知名机构、学界专家及各行业翘楚已经成为浐灞生态区的智囊团队,他们不仅为浐灞生态区带来了领先国际的思路、见解与技术,更进一步提升了浐灞生态区的国际化视野和眼光。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西安世园会,浐灞生态区也为当地培养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西安世园会举办期间,有数千名国内外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为西安培养了一批涉及工程、园林、规划、信息技术、外语、法律等行业的优秀人才,并创造了独有的“人才租赁模式”。同时,通过举办世园会,西安城市生态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人才留在西安创业发展。在这些国内外一流人才的努力和影响下,不仅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大步向前,西安市民们也开始潜移默化的表现出一座文明而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所应有的市民素养,为西安未来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如何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引进、培养与任用体系,鼓励和扶持企业引进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专业人才、高层次国际人才集聚,为陕西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启示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有利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于广大老百姓,尤其是西安市民来说,浐灞生态区不仅是西安一项宏大的生态文明实践工程,更是一件惠及广大民众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

从这个角度看,浐灞生态区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浐灞生态区的成立到发展,从起步到壮大,从小步尝试到大步上前,省、市的支持不可或缺。当土地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时,浐灞生态区12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体现出的,是省、市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和无比决心,是对实践科学发展、探索生态文明、造福一方百姓的坚定信念和不以“GDP论高下”的高瞻远瞩;当世园会在激烈的角逐竞争中不知花落何处时,如果不是省、市举全省、全市之力的鼎力倾心相助,也许1572万游客就要与这场空前的园林园艺盛宴擦肩而过;当多个地区和城市对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摩拳擦掌时,如果不是省、市的睿智眼光、坚定信心和大力支持,就没有西安金融商务区的战略突前、高地占领和50多家金融机构的陆续聚集……

在调研过程中,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同志多次强调,生态区成立以来,几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赴浐灞生态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工作,并就生态区的建设、发展和定位提出明确要求。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建设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

调研结束时,我们登上了长安塔。极目远眺,但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泊湿地星罗棋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望着这一幅幅壮美的画面,我们由衷的感到,如果省、市政府能进一步给予浐灞生态区更大的支持,浐灞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推荐阅读:

郑州:中牟鹭鸣湖生态水系工程基本完工

浙江桐乡崇福:国内首个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落户

湖北:荆州启动引江济汉工程通道绿化 建运河生态长廊

广西:生态乡村建设不求“高大上”“土法”取材搞绿化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