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5日消息:一、中国花卉业发展回顾
30年来,我国花卉产业生产总面积增长了50多倍,销售额增长了90多倍,出口额增长了300多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花卉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30年来,我国花卉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种苗)生产区域。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金华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腊梅,天津的菊花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0年来,我国花卉业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06年,全国设施栽培总面积达近5万公顷,种植面积3公顷或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花卉企业达8450多家,同时,还拥有了像“绿大地”这样的上市企业。
30年来,我国花卉科研教育发展迅速。全国现有省级以上花卉研究单位100多个,50多所省属以上的农林院校及一批中专、职业技术院校设置了观赏园艺或园林专业,不断培养和输出急需的花卉技术和管理人才。花卉科研成绩显著,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截止目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草本花卉品种28个,木本观赏植物品种已达69个,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0年来,我国花卉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花卉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并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有形市场已成规模,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交易模式不断丰富。在国内花卉消费规模逐渐扩大的基础上,消费市场逐渐细分,消费服务体系初步确立,以花卉协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体系不断优化,花卉投融资体系和保险体系正在建立。
30年来,我国花卉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朝阳产业,花卉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显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年来,我们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花卉产业"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努力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五是坚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消化国外一个多世纪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快速提高我国花卉业的综合实力。六是坚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回顾30年来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我国花卉业尽管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技术不配套、流通体系不健全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已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大力发展现代花卉业。
世界花卉的稳步增长及产业转移,为我国花卉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不仅是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同时也正在成为新兴的花卉消费市场,外部资金、技术不断流入,合作途径日益增多,合作方式不断丰富,合作成效日益明显。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正在成为现实,农业无税时代已经到来,这必将更大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投入到花卉事业中来,更加有效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扩大的花卉消费和不断繁荣的花卉市场,必将进一步推动花卉产业大发展。
我国花卉产业的未来是以我国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花文化优势为依托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的,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产业群体。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各地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功能更加完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极大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产业功能得到极大地发挥,形成我国花卉物流交易新格局。社会参与度极大提高,创业激情高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品种丰富,产品门类齐全,极大地满足社会精神和物质需求;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为世界花卉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中国花卉产业规模达到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产销两旺,生产布局优化,区域特色日益突出,形成“西南有鲜切花、东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凉地区有种球、东北有加工花卉”的格局。据农业部初步统计,2008年我国花卉面积1163万亩,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全国花卉销售额达到666.9亿元,同比增长8.7%,花卉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花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和各级政府扶持。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卉需求增加,带动了花卉市场的繁荣发展。花卉产业社会功能多,辐射带动作用强,各地加大了引导扶持力度。
据介绍,花卉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好的行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据湖北省调查,种植一亩大棚玫瑰,一年可产切花6万枝,毛收入2.1万元,除去成本1万元,纯收入1万元以上。
我国花卉产业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产业主体不断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花卉批发零售市场脱颖而出。
三、中国花卉生产呈现新动态
十四届中国国际花卉览会结束,这一届国际花卉览会为期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吸引了大批的参会者,其中不乏许多外商。览会期间参会者与外商就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这次外商来到中国,很多外商都有意在中国开展业务,在中国发展,但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当今的中国花卉市场,新产品一旦出炉就会被人随意的复制,导致新品种“泛滥”的现象。
而这也是外商担忧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国花卉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极弱,法制环境需要得到改善。
很多人还发现,相比前几届的花卉览会来说,近年的花展新品几乎一次比一次少,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诉苦道:国内的花商复制能力太强,每次新品一出就被复制,这就相当于盗取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久而久之谁还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
由此看来,中国花卉品种产权真的需要及时的得到改善。
四、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花卉产业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流通网络初步建立,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研发能力、生产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花卉业30年来奠定的良好、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产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
国家拉动内需的一些大的工程尤其是西部中小城市的建设、绿化,对绿化苗木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说我们四川地区今年春季苗木的销量在去年基础上接近翻番。
金融危机对花卉产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关键是我们在金融危机面前怎样去。如果措施得当,科学发展,积极应对的话,这次金融危机只能算是一级风。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花卉产业业内人士更加冷静和理智,他们在寻找这次危机中的转机和商机。
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启动了总额逾4万亿元的大规模政府投资计划。投资主要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张文科认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都是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能够带动花卉产业的发展,同时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会给下一步花卉和苗木的销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最近几年很多城市对城市化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国家2010年第四季度在林业方面增加了35亿投资建设。所有这些利好因素,也成了“寒流中的暧意,危机中的商机。”
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挑战,更是中国花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
首先中国花卉产业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花卉企业至少要把握好三点,第一点是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特点,及时地修正自己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并相应地进行资源配置;第二要不断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主动地剥离与主业无关的业务板块;第三要慎重地实施兼并收购。
其次,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总体来看,花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规模依然不相适应,大量的关键技术和优势的品种还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花卉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和核心的位置。
中国产业洞察网为立本研究旗下品牌,为客户提供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投资可行性分析等服务。自2005年成立以来,先后为千余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了专业的研究服务。以多年的信誉为您提供一份可行性高,并且精确的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洞察网专注于花卉行业的研究已有五年之久,我们在花卉行业有10位专业的分析师长期跟踪研究花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及研究成果,确保我们的报告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观点权威,涵盖内容全面渗透花卉行业整体态势分析,为您提供花卉行业最独到的见解。中国产业洞察网在花卉行业研究成果获得了该行业从业者或投资者广泛的认可。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