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1月8日,新龙马首款微客产品正式上市,标志着龙岩作为福建重要汽车产业基地的建设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新龙马,是龙岩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绿色经济·生态家园”之路的一个缩影。
牢记省委赋予的“龙岩要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崛起步伐”的历史重任,加快推进从荒山到绿洲,再从绿洲到生态家园“两个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科学发展之路,已写入闽西的奋斗纲领。
环保优先,绿色转型,绿色产业异军突起
曾几何时,资源型城市龙岩的天空常常一片灰蒙。县县乡乡建设立窑小水泥厂,沿河两岸大规模养殖生猪,粗放发展,环境污染,成了闽西人的心头之痛。
转型迫在眉睫!必须走“绿色经济·生态家园”之路,才有可持续的未来。
2013年,龙岩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阶梯”发展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的思路:市一级重点做强“1+2”主导产业,即1个千亿级的机械产业和2个500亿级的有色金属、商贸物流产业;县一级重点培育一县一优势产业,乡村一级重点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增量增在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上,使产业结构在增长过程中优化。
持之以恒发展优质项目,使龙岩的粗放型传统工业日渐式微,资金密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龙净环保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首位;龙马环卫装备产品销量居国内同行前列;新龙马微车、发动机、客车扩建以及广西柳州正菱集团投建年产5万辆中重卡等一大批项目加紧推进。龙岩向着全国环保产业基地、海西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进发。
总投资120亿元的龙泰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在新罗龙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全国最大的真空保温绝热材料生产企业赛特新材、国内最大的人造蓝宝石生产企业鑫晶精密刚玉落户连城;总投资20亿元的紫荆稀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石油催化剂项目落户龙岩稀土工业园区;总投资5亿元的福建双兴不锈钢项目落户武平……
青山披黛,天空泛蓝,河水变清。优质项目替代了污染企业后,龙岩GDP的“底色”也随之加速变“绿”: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14.4%,而单位GDP综合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天更蓝,水更清,百姓笑容更美丽
当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相左的“囧事”发生时,龙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治山、治水、治大气”三场攻坚战!
龙岩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12月下发文件,向全市产煤县(市、区)发出了关闭重组号令: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全市煤矿企业从2012年的143家减少到2015年的49家以内。目前全市有67对煤矿已签订重组协议,全市共关闭取缔“死灰复燃”矿点131个。
“绿色经济·生态家园”之路的另一目标是:全面开展水流域综合治理。龙岩市对境内的九龙江、汀江、闽江等重点水流域,进行生猪养殖、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多管齐下的综合整治。至去年底,龙津河上游流域基本完成养猪场关闭退养,中心城区内河水质功能达标率54.2%、提高13.6个百分点,龙岩境内的龙津河、象洞溪、黄潭河、旧县河等支流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
治山的同时“治大气”。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9.7%;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市获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19个……
百姓富,生态美,“绿色升级”正其时
说起龙岩的生态建设,不得不提长汀和武平。长汀曾是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1999年和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补助1000万元。从此,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上规范、科学、有效的道路。
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48.3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植被覆盖率由10%-30%提高到75%-91%。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同志两次对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再添新动力,创新机制、出台政策,引入企业治理水土流失,实现造林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治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成功打造了“长汀经验”的升级版。去年底,长汀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武平的林改经验同样出彩。12年前,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诞生于武平,开启集体林权“分山到户、家庭承包”的新路;12年来,武平在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等10多个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将林改不断引向深入。
长汀、武平经验的广泛推广,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这些“绿洲”,而今正衍生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龙岩的“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科学发展之路,正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不断向前延伸。
推荐阅读: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