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城区处处是漂亮的绿道。(郑伟明 摄)
中国园林网12月2日消息:香港的太平山顶是来港游客必到的旅游点,在那里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岛、九龙半岛两岸。令人欣喜的是,未来的海沧也将拥有自己的“太平山顶”。
大屏山,全景文艺环、创意文艺环两条交相辉映的登顶绿道,正在火热建设中。不久后,漫步于这两条登顶绿道,可一览全市六区美景。
240公里绿道覆盖全区
一位诗人说:“舒服的家,一定要有一扇装满风景的窗。”住在海沧,像这样的窗,比比皆是。推窗望去,触目皆绿,一条条蜿蜒的绿道如同绿色的“围脖”,装扮着这座美丽的新城。
去年8月,海沧湖绿道在全市率先建成投用,为海沧市民带来“慢生活”理念,成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一大亮点;今年10月,马青路绿道全新亮相,成为全市第一条连接漳州的绿道……截至目前,海沧区累计建成绿道总长163公里,占全市绿道建成总长的75%。
海沧区绿道规划总长240公里,主要包括6大块,即海沧湖绿道系统、大屏山绿道系统、蔡尖尾山绿道系统、过芸溪绿道系统、天竺山绿道系统和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
绿道建设,是接地气的产物。在绿道规划建设过程中,海沧区充分体现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网络、微博、电话等各种平台,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在马青路汽车4S店工作的吴女士说,“以往每天回家要转两趟车;如今沿着绿道骑着公共自行车回家,时间省了三分之二。”吴女士口中的马青路绿道,是全市最美、最长的凤凰木绿道。
倾听百姓声音,汲取专家智慧。在绿道规划建设中,海沧区持续“借智借脑”,派人多次到深圳等地学习,同时请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景观设计大师谢晓英博士等专家为绿道建设把脉献计。
在来海沧实地考察后,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位领导如是评价:“海沧绿道建设启动时间最早、建设速度最快、建设成效最好,这在全省都有借鉴意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多年前尘土飞扬的厦门“西伯利亚”东孚镇,如今蜕变出步移景换、鸟语花香的大曦山,持续优化的生态环境更为大曦山捧回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奖杯。
“城,所以盛民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近2000年前如是解释,民,乃城之本。城市的生命在于宜居,海沧“由灰变绿”,从工业区向新城区转变,绿色的底色逐渐凸显并扩散开来。
近年来,海沧倾力为新城铺绿,摘得省造林绿化“四连冠”,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样板中的样板”,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41.5%,森林蓄积量33.58万立方米,成为厦门市唯一一个提前两年实现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的区,同时跻身国家级生态区。
绿色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海沧城区转型的一大特色。在“美丽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格局中,海沧决策者深谙,绿色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抓手。城区的转型,要从“追求GDP”向“追求群众幸福指数”转变。
“绿色福利”,无疑是衡量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以绿道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不断为海沧这座新城加分:近两年,海沧新增人口超过15万,成为岛外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连续三个岛外“新地王”在海沧诞生,进一步让人看到这座新城的活力和未来。
“绿色因子”融入方方面面
海沧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先行区的行动计划》提出,作为“美丽厦门”的活力新城,海沧要为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市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多做贡献。
绿道继续延伸,绿色不断扩散,绿意不断氤氲……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先行区道路上,海沧区坚持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让“绿色因子”融入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GDP走向绿色GDP,绿色渗透进产业转型中,成为海沧发展的又一亮点。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海沧临港产业健康发展、生物医药活力四射、“智慧城区”持续推进、生态旅游人气日增。
新阳工业区,是从GDP向绿色GDP成功转型的一个典范。通过“腾笼换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不经意间,新阳工业区的产业生态已翩然改写……海沧区跻身2014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前15强,即是对该区产业转型的最好肯定。
站在新的起点,海沧区决策者勾勒出“美丽厦门活力海沧”的蓝图,绿色GDP为海沧注入新的活力。在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中,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海沧产业转型的关键词,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深层律动。一个绿意盎然,万紫千红的海沧,正阔步朝我们走来!
声音 厦门市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洪耀同:海沧绿道堪称全市绿道建设典范
“在全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中,海沧区实施最早、建设公里数最长、效果也最好,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堪称全市绿道建设的典范。”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洪耀同对海沧绿道建设作出了如是评价。
“‘两个融入’、‘两个服务’、‘两个做到’,这是海沧绿道建设最突出的特点”。在洪耀同看来,海沧绿道建设,主动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大山海格局。主动融入全市“多规合一”及主体功能区规划,“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绿道建设围绕“百姓富、生态美”,服务生产生活。与公共自行车道、驿站等结合,服务民生关切;做到了因地制宜有特色,“让农村更像农村,城市更像城市”。做到了系统连片开发,形成整体效益最大化。
推荐阅读: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