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4日消息:今年的老新村改造近尾声,近日来记者走访了锡城多个正在改造的老新村后发现,如今的改造项目越来越多,施工流程也更加规范。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对新村改造的要求也与以前不一样,各种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
双河新村——最江南的色彩也有人不喜欢
双河新村灰色和白色的墙面和南片小区显得有点不一样,在小区里采访时,当地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伍佳表示,一户居民死活不让刷阳台立面,他刚去做完工作。
据介绍,石门路一带老新村改造时间不一样,去年改的不少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但今年采用了白色和深灰涂料,是江南水乡粉砖黛瓦的色系。可有些居民觉得颜色没有以前亮,不太接受。小区居民还对中心池塘上的小桥不满意,认为那里的栏杆原本可以坐人,在上面聊聊天、晒晒太阳的感觉很好,现在变了。伍佳表示,坐在桥上聊天总有安全问题,所以这次改造成了护栏,而考虑到居民休闲的需要,在小区两边河岸增加了景观座椅。
学前街——居民最愁楼梯缺扶手、下水管堵
81岁的苏惠芬从1977年起就住学前街47号,最近几年腿脚不好,外出较少。她反映说,所住楼栋年代久远,楼道里很罕见的没有扶手。“其实外墙粉刷与否,对我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苏惠芬表示,反倒是扶手,关系到楼里每个居民的安全问题,很有必要。
他们向汤巷社区进行了反映,也和老新村整治办公室进行了协商,但得到的答复是计划中没有这一项。
另外,这里的居民对下水管道时常堵塞的问题也很头疼——用了几十年的下水管三天两头堵,通一次就要80元,还治标不治本。
在汤巷小区负责改造的奚悦雨表示,老新村改造有严格的目录,包括屋面的修理、楼道粉刷、楼梯扶手的油漆,还有市政、绿化项目,但没有安装扶手这一项目,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同样,下水管道也是一样,目前不在目录中,无法实施。
最普遍的矛盾之一,绿化怎么改造意见不一
在广丰一村和三村的老新村改造中,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则是绿化。有位底层的住民表示,大树的树根离房基太近了,以至于大树将家中墙壁都拱出了裂缝,感觉不安全,要求移掉。另外一户居民则住在4楼,她抱怨门前的大树和阳台齐平,树上有好多虫子经常飘到家里来,没法晒被子,也不敢开窗户。翠园新村中,许多电线都和绿树长到了一起。一位居民表示,刮风下雨,这些电路受到的影响最大,到时一个新村都会没电,大树要大修才行。
老新村的“个性”化改造需求应得到重视
市住保房管局物业管理处的徐丹表示,老新村改造从1997年就开始了,今年是标准最高的一年,原来的改造较为简单,现在则有14个大项,包括屋面维修、外墙防渗和出新、楼道出新、路面维修、环卫设施改造、白蚁防治等,其中10个是基础项目,4个是提升项目。今年老新村改造还新增了直供水改造、供电扩容改造的同步改造覆盖等,防止老新村改造过后反复开挖。
不过,从去年开始,无锡市出台了一个关于老新村改造的意见,对老新村改造流程中市级资金使用有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像安装扶手之类个性化的需求,基本没有自由发挥的可能性,而像下水总管堵塞等老新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能否纳入改造项目则还是个未知数。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老新村改造应当有一些个性化的项目在内,可以通过前期听证来了解百姓的需求,同时辟出一部分机动的资金满足这种需求。崇安区一位施工人员就表示,去年有个小区特别关心沿河的景观道,那里堆满了垃圾,通过各个渠道反映,改完了皆大欢喜。
施工还需要居民多理解,减少“摩擦”
当然,老新村改造中,施工人员也迫切希望居民能够理解他们。比如树木的修剪、移植,并不是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的,首先要三分之二的居民同意才能动,而且香樟和玉兰一般不能动,高大的树木更因为没有适合的移植地也安置不了。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小区补植的绿化带上,新种一些长得较慢的乔木,多铺植草砖,让生态和居民的需求得到一个平衡。
至于平改坡、防盗门、解决拆迁问题,这些都不是老新村改造承担的事情,施工人员也爱莫能助。其他施工中碰到的“摩擦”也不少,比如有居民说楼顶热水器被弄坏、阳台窗户和汽车被墙粉沾染等,为此,施工方也请居民多多理解,减少“摩擦”。
推荐阅读: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