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2014年12月05日 08:53深圳晚报黄明钢

光明绿道。

中国园林网12月5日消息:绿色,是光明新区的一张名片。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光明新区起步早、步子稳,目标坚定、思路清晰。早在2007年10月,新区即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随后,以“绿色产业新城”目标为统揽,光明新区从顶层设计出发,探索制定了一整套规划与导则;以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态系统等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新城建设,可谓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如今,光明新区已成为集“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等多块国字号招牌于一身的城区,肩负国家使命,全面融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争当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1.一张“绿色”的经济成绩单

光明新区成立7年多了。这七年中的每一年,新区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经济总量始终保持25%左右的高速增长,增速连年位居全市第一,创造了“光明速度”,日益成为深圳高新产业的主战场、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同时也是“绿色”的成绩单。新区的“掌门人”们深刻意识到,经济发展绝不能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实现“有质量的高速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要始终走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于是,光明新区提高“门槛”,强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大力引进和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今年以来,清理淘汰低端企业137家,旧工业区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土地整备24万平方米;57家碳排放管控企业全部按期完成履约任务,履约完成率为100%。这条绿色的发展路径,让新区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迈入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2.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

成立初,光明新区紧紧围绕“绿色产业新城”目标,先后出台了《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方案》“1+6”文件,探索制定了“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编制40多个绿色专项规划,制定了严格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此为总纲,新区率先提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基本概念,启动编制绿色建筑示范区专项规划,在保障性住房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政府投资项目及一定规模的社会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新区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项目共116个,总建筑面积约596.1万平方米。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认证项目累计达20个,是深圳市乃至全国通过认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示范类型最全面的区域之一。

此外,光明新区九纵八横17条主干道路,以及30多条支路,都按照绿色道路标准建设;光明新区在全市率先采用LED绿色照明系统,光明大道是全市首条采用LED照明系统的绿色道路,以此起点,新区新建道路全部采用LED照明,使用几年来,LED路灯充分展现了低光辐射污染、低能耗的优势,与普通照明灯具相比,每年每公里耗电费可节约8万元。

3.一个“绿色”的光荣使命

7年来,光明新区用实践诠释着绿色的内涵,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国家荣誉”:2008年,光明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首个“国家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013年,获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授牌;2014年7月,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授予“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称号。加上今年10月成功纳入全国首批62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光明新区已成为集多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于一身的城区。

然而,光明新区认识到,这些“招牌”,既是国家荣誉,更是国家使命。既显示了光明新区为推进绿色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获得了认可,也意味着被赋予了更加厚重的期待。下一步,新区将以这五个国家示范区为平台,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区还将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外部技术与智力资源,围绕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推进社区基金会试点、推进国际一流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和治理等五个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凝聚改革智慧,加强顶层设计,增创发展新优势。这其中的三个主题均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新区将以全国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光明现场会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交流,在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生态规划、绿色生态实施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等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全市、全国积累新鲜经验。

推荐阅读:

吉林龙湾群森林公园入选“全球最佳保护地绿色名录”

河南:南阳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崛起

山西:右玉县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

四川:建好生态屏障打造“绿色银行”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