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9日消息:过去的一年,从南方到北国,雾霾天气频繁“造访”,PM2.5等专业术语迅速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来袭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担忧。在今年我市两会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成为网友关注的话题,更成为人大代表们聚焦的热点。
十分关注我市空气质量的人大代表、联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素华在建议中这样阐述:我市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冬季居民供热、工业用热形成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项目,拆除效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小锅炉和淘汰小供热机组势在必行。据她了解,我市是全省唯一没有实现单机30万千瓦以上大型热电联产项目集中供热的城市。市政府早在2007年与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就在鞍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一期建设2台35万千瓦机组,可以替代100多台供暖锅炉,满足1500万平方米左右的供热需求。项目运行后,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17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3200多吨、氮氧化物排放400多吨;节省煤炭13.7万吨,并可以24小时不间断供暖。这样既节能、环保,又绿色、低碳,还能提升供热质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对大气污染及环境改善都有好处。但是,因国家能源部门没有发放“路条”,造成该项目停滞不前。因此,她希望政府尽快向上级申请获批,以使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人大代表、鞍钢民政企业公司总经理孙志国经过调查研究,针对我市供暖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观点。他说,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所造成的粉尘、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大,应考虑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鞍钢等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中产生大量余热,如果能利用这些余热替代传统燃煤供热方式进行集中供热,可以替代大量燃煤,不失为减少空气污染和企业创造效益的一个双赢策略。据他了解,目前鞍钢余热资源可供热面积为1000万平方米,已实现了直接利用余热水供热面积为500万平方米,还有500万平方米的富余供热能力。去年市政府与丹麦丹佛斯集团签了利用鞍钢余热水供热框架协议,如果项目得到有效实施,未来两年内可达到2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每年将节约标煤40万吨,将大幅削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而鞍钢通过出售热源每年将实现约3亿元的收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推进利用鞍钢余热水供热项目对节能降耗和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意义重大。
面对百姓日益关切的环境问题,市环保等多个部门将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出重拳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鞍山。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完成鞍钢21座石灰竖窑拆除、3台烧结机脱硫改造等多个治理项目,加强监管,确保已建成项目正常运行。加大气化鞍山、扬尘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监测和控制城市PM2.5。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6.5万亩、退坡地造林1.7万亩、墓园绿化2万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3000亩,做好城市周边部分生产矿、闭坑矿植被恢复示范项目,启动10万亩海岫经济林产业带建设工程。加快实施碧水工程,实现境内辽河干流、太子河小姐庙断面、海城河达到四类水质,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五道河达到五类水质。新建运粮河宁远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区6个污水处理厂截流干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凤凰湖、万水河等水系公园和辽河台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先进村试点,对300个村屯进行综合整治。
推荐阅读:
(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