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大港湿地“守护神”的默默坚守

2014年02月21日 09:27沧洲日报

中国园林网2月21日消息:在南大港湿地,有一伙看洼人,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始终坚守在苇洼深处,看洼护鸟,防火防盗,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湿地“守护神”。

“南大港湿地于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自然保护区,这里每年产出大量野生芦苇和鱼虾,还是天然的鸟类王国,每年经由这里的候鸟种类达150多种。”南大港湿地管理处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吕发成说,为更好地保护湿地,主管部门在湿地外围设立了12个管护点,每个点上有2名工作人员倒班,一年365天在各自负责区域不间断巡防,守护着这方水土,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当成自己的亲人去保护。

48岁的潘红喜负责着洼地南大门到小闸眼这一路段的管护工作。值班时,他就骑上摩托车围着管护区来回转,往返一趟得用一个小时。

湿地周围原来有一些村庄,后来村庄迁走了,坟地却留了下来。每到大年三十这天,人们就带上纸钱和鞭炮来祭奠已逝的亲人,烧纸钱时的余火极易引发火灾。每次看到来上坟的村民,潘红喜便骑摩托车从后面跟着,等上坟的人走了,再把余火扑灭。

湿地的芦苇可以编苇席卖钱,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打起了芦苇的主意。有一次巡防时,潘红喜发现3个人正手持镰刀,割着过人高的芦苇。他立刻上前制止,并把偷芦苇的人送到了湿地管理处。大洼里除了鸟,还有兔子、獾等动物。潘红喜说:“几十年前,人们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用夹子、鸟枪和网捕捉它们。现在,这些工具早就没有了,保护湿地、保护动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了。老百姓都明白了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大洼,大洼毁了,周围这些人家也就完了。”一次,湿地工作人员还救了一只生病的天鹅,把它送到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管护点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接不上电,看洼人晚上只能点蜡烛,听听收音机,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尽管如此,许多看洼人还是把这儿当成家,烧水、做饭、洗衣服,一待就是一辈子。许多看洼人退休后,还介绍孩子来这里上班。“我父亲看洼的时候,条件艰苦多了,要喝苇洼的水,现在我们都能喝上纯净水了。”48岁的潘红喜很知足。

在湿地,像潘红喜这样的看洼人身上有着大洼人的刚强和硬朗,干起工作来非常要强。有了这些“守护神”,南大港湿地近十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偷盗等恶劣行为,连续四年被南大港管理区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推荐阅读:

广东:西海堤红树林湿地将进行保护开发

贵州:将新建15个湿地公园

重庆:巫山大昌湖湿地花卉园郁金香20日开园迎客

甘肃黄河首曲湿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沧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