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造林绿化要尊重自然符合国情 赵树丛
今天是我国第36个植树节。近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6900万公顷,继续居世界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造林绿化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的关怀和期望。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国计民生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江泽民同志提出“再造秀美山川”的蓝图,胡锦涛同志要求“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推动下,我国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成为全球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亮点。实践证明,以重点工程、社会造林、义务植树为主体的人工造林,是加快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途径,是绿化国土、增加森林的根本举措,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林情。
林业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的主体任务,林业的家底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我国的生态状况。清查结果也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蓄积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7,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为搞好造林绿化指明了方向,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指导和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统筹布局。既要搞好山野平川的生态修复,让国土生态空间更秀美;也要抓好城市村屯的造林绿化,让百姓生活空间更宜居。既要搞好南方、东部等自然条件好的地区的造林绿化,进一步增加绿量和提升质量;更要抓好干旱、半干旱等条件不好地区的植树造林,不断增加这些地方的林草植被和生态资源总量。二是尊重自然。坚持适地适树,造林要尽可能选用本地树种,让乡土树种当家,不盲目追求奇花异草。坚持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不搞违背规律的贪大求洋。三是遏制大树古树进城。切实加强树木采挖、移植管理和古树名木保护,坚决杜绝违法采挖、运输和经营大树古树的行为,刹住大树古树进城之风,反对造林绿化中的铺张浪费。四是加强林木管护经营。“三分造、七分管”,这是实践的总结。要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大投入和考评等措施,督促各地更加重视林木的管护经营,巩固和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造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实质是向社会提供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担当起造林绿化的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人民群众是造林绿化的主体,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要通过激励政策和市场机制,广泛调动人民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推进营造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义务植树对加快国土绿化、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发挥了独特作用,要以改革的精神组织指导好义务植树,围绕提高尽责率和效果,创新形式和内容,拓展渠道和平台,确保义务植树科学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今天,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广大林业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造林绿化之路,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