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8日消息: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丽水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在深刻总结发展经验、立足全市生态优势、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战略导向,是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绿色生态发展”作为反映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文明形态,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之所需,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之所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促进经济社会代际公正和永续发展的角度践行“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科学跨越。
“绿色生态发展”包含“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两个概念,二者既交集融合,又相互独立。交集融合的是,“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都以追求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相互独立的是,“绿色发展”重“过程”,看资源利用效率“高不高”,是发展路径选择;“生态发展”重“结果”,看对生态的影响“大不大”,是发展最终目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从驱动机制上看,“绿色发展”重在关注因粗放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等资源环境问题的表象;“生态发展”则重在探讨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从问题状态上看,“绿色发展”的思考常限制于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两极对立之间;“生态发展”则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并努力寻找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路径。从对策反应上看,“绿色发展”较多地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聚焦于治标性的控制对策上;“生态发展”则更多地提出预防性解决方法,强调从技术到管理到体制文化等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概言之,“绿色发展”就是以环境论环境,更多的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修补与改良,而“生态发展”则要求从发展机制上预防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更加崇尚新型发展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作为“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结合体,“绿色生态发展”既注重“绿色发展”,更注重“生态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经济+资源管理”和“传统经济+污染治理”发展模式,而是不仅要对粗放经济进行修补式、应对式的反思和调整,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无污染发展,还要加快变革式、预防式的转型和升级,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
“绿色”和“生态”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认识、科学把握。从工业的角度来看,“绿色”和“生态”存在必然联系。工业经济要想实现“生态发展”,需要“绿色发展”来驱动。打个比方,如果把“绿色生态发展”比作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就是“绿色发展”,最终产品和产出效益就是“生态发展”。但从农业和旅游业的角度来看,“绿色”和“生态”又不一定互为因果。比如,依托资源丰富的“绿水青山”发展农业和培育旅游业,可以“点水成银”、“点山成金”,实现原生态、无污染绿色发展。但如果“绿水青山”得不到高效利用,也就难以实现“绿色发展”,而如果过度开发,破坏了“绿水青山”,影响了生态平衡,就谈不上“生态发展”。
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比作行驶在新时期历史河流上的一艘大船,政府作为主舵手离不开“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两把船桨,唯有操纵好两边的船桨,把好节奏,协调发力,才能推动大船把准方向,正确前行。对于龙泉来讲,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要勤做“洗脑之思”,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问三思”、“三破三立”等专题讨论,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准确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的科学内涵。要勇踏“破冰之旅”,在全市上下形成“龙泉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大的短板是工业短板,不能固守绿水青山不发展,更不能放弃工业经济另谋出路”的共识,敢于破除过去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陈旧的思想观念,找准“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平衡点。要暂忍“断腕之痛”,借助“五水共治”之势,把高投低产、高耗低效、高排低质这“三高三低”产业及企业剔除出去,切实增强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要力探“壮骨之路”,明确绿色生态发展导向标准,把牢“生态门槛”的底线思维,苦练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之功,不仅要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更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气,享受遍地的绿,感受绿色生态发展带来的可触、可摸、可闻、可见的绿色福利和生态幸福。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新境界,打造更有质量和效益、更具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空间、新动力、新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龙泉。
推荐阅读: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