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瘦西湖景区打造扬州“世界级名片”

2014年03月24日 10:36扬州网-扬州日报

瘦西湖景区

中国园林网3月24日消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扬州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扬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下,按照建设“世界名城”和打造“世界级公园”的总体要求,景区高起点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起点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把项目建设作为景区发展根本,框架清晰、规划精准、亮点纷呈。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景区建设成就,本报今日起推出瘦西湖景区建设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在中国城市的象征中,扬州“诗画瘦西湖”早已习惯了世人投来的目光:

200多年前,拥有50万人口的扬州入列世界十大都市。钱塘诗人汪沆以诗感慨扬州湖上园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因而得名;26年前,瘦西湖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级重点名胜区。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扬州城,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古人为我们留下一条“看不透、看不漏、看不够”的瘦西湖,我们能为后人留下怎样的湖光山色?

“瘦西湖是扬州的‘第一门面’、‘第一名片’。”市委书记谢正义说,要以“世界名城”建设的标准把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打造为“世界级公园”、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的旗帜性代表,充分彰显扬州宜游特质,让所有来扬州的旅行旅游者“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世界级公园是什么?扬州作答:世界级,首先是“最扬州”,国际范。世界级公园的感受是什么?扬州作答:开放包容,以人为本。

变,瞄准“世界级”标准

不变,追求“最扬州”味道

前不久,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专家——国家住建部专家顾问、“深圳之窗”设计者吴肇钊。20多年前,这位已经名满中国的专家,为扬州人民奉献上了园林设计的经典——瘦西湖二十四桥、白塔晴云、卷石洞天。

吴肇钊此行,是受邀观摩《扬州画舫录》中“清代扬州二十四景”的再现力作——双峰云栈。在大明寺脚下,吴肇钊观楼台、探水源、把玩叠石,油然而生感叹:“瘦西湖的景,在今人的手上重现,是中国园林之幸,中国文化之幸。瘦西湖景区,必将是向中外游人展现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在扬州人的心中,“瘦西湖”是扬州的“第一名片”。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以“护其貌、显其颜、保其韵、铸其魂”的理念对瘦西湖景区的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发掘和传承。

1988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扬州恢复再现了二十四桥等景点。2000年,又斥资1.9亿元进行瘦西湖活水工程。2004年至2006年,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瘦西湖景区指挥部和管委会,从拓展核心景区入手,搬迁城中村,重建了“万花园”、“宋夹城”,“四桥烟雨”、“石壁流淙”等景观。

如果用一组关键词来形容过去20多年来景区的变化,那就是:腾让空间、涵养生态、整治环境。然而,回顾景区四周,仍然是村庄隐现、河流不畅、景点隔断,大城址文化、湖上园林文化、宗教文化仍没有完全散发出她们的熠熠光辉。

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世界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公园”,让扬州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也是景区建设理念的一次全面升级!

推荐阅读:

探访中国最美园林之保定古莲花池:发展遇瓶颈

青海:乐都积极巩固“省级园林县城”成果

园林环卫工张银花:时间花在路上

兰州明年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体现绿化为本 文化为魂 [分页]

2012年底,梅岭街道划入景区;2013年初,平山乡、城北乡和槐泗镇的一部分划入景区。瘦西湖景区面积从过去的6.67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大到33.66平方公里,初步确立了“大瘦西湖景区”的发展格局。随着版图的扩大,市委、市政府全面拉开了景区建设的步伐,重点放在了文化挖掘、景点复建、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载体平台打造、品牌集聚和产业链拓展上来。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扬州城,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市领导在不同场合发问:论情结,瘦西湖景区是祖宗的恩赐,文化的地标;论特征,瘦西湖景区就是“扬州符号”,是中外旅行旅游者们的首选地和重要承载地。

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公园”,是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支撑点和发力点。

2013年,市委、市政府按照“世界级公园”的标准,重点推进了12.23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和30平方公里新景区总体规划,把景区定性为“以古城文化为基础,以历代古城遗址和瘦西湖湖上园林为特色,具有风景游赏、旅游休闲、生态体验等功能的城市风景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立志打造融“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建设世界级公园的终极目标——世界性、最扬州。”景区党工委书记张福堂说,把瘦西湖景区打造“世界级公园”,最深刻的要义就是“最扬州”;最直观的感受“国际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抓住规划龙头“不偏离、不走样”,让先辈祖宗恩赐的伟大遗产释放出夺目的光芒。

就在今天,国家建设部将对瘦西湖景区总体规划(修编)进行评审。新一轮的规划修编体现出四个特点:注重景区与城市的融合,进一步彰显“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突出文化传承和城市的人文精神以及业已形成的山水格局;满足现代市民、游客的需求,完善功能设施配套;更好地保护景区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轮规划修编,涉及景点100个,其中保留69个,恢复历史景区13个(7个为历史上瘦西湖二十四景),新增景点18个(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景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周康透露说,无论规划怎么修编,全部按照“文字有记载、图纸有描绘、现实有空间”的要求,选择性进行复建,最终要展示的是“古城遗址的完整保留、文化景观的独特展现、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

保存瘦西湖景区的“独一无二”,是永恒的“不变”。目前,我市正在准备将瘦西湖、扬州盐商园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发扬,接轨国际接轨现代

今年“烟花三月”节期间,瘦西湖景区极具特色的景点“双峰云栈”将正式与中外游客见面。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双峰云栈在两山(蜀冈中、东两峰之间)中,有听泉楼、露香亭、环绿阁诸胜。两山中为峒,今峒中激出一片假水,漩于万折栈道之下,湖山之气,至此愈壮。”

为了再现当年双峰依傍、飞流直下的情景,从去年9月开始,“双峰云栈”恢复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者们为了防止“听泉楼大坝”与历史记载有出入,专门动用了考古用的“洛阳铲”,对地质土层进行辨认研究,确保大坝准确建在原位上。

设计者们还根据文史资料,在现代的大明寺和观音山之间建造起了一座“波光亭”,引入北侧唐子城护城河的水,因为高低落差,垂直距离瘦西湖有8米之高,形成了一条天然瀑布,再现“飞琼溅雪”的奇观。“瀑布流过假山前的九曲池,再流向瘦西湖。这样一来,瘦西湖又多了一条换水的通道。”双峰云栈的设计者这么形容瀑布的妙用。

“从规划战略层面上讲,我们既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又用现代造园的手法对景观进行丰富和发展,补充和完善。”张福堂说,从战术层面上说,在单体项目设计上突出接扬州的“地气”,接外部的“大气”,接国际的“洋气”。

推荐阅读:

探访中国最美园林之保定古莲花池:发展遇瓶颈

青海:乐都积极巩固“省级园林县城”成果

园林环卫工张银花:时间花在路上

兰州明年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体现绿化为本 文化为魂 [分页]

在景点修复上,景区人不断告诉我们:既要展示历史与文化,又要把文化的魂和根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传承,这是一份使命和责任。比如像打造宋夹城公园、瘦西湖酒店、虹桥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兼顾到景区的自然特性,避免新建筑与大景区色彩、格调“两张皮”,力求形成一个功能协调的整体。

一座具有美好未来的城市,必然更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一个具有强烈发展意识的地区,必然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积极的文化展示,已被证明是世界名城建设的共同路径。没有展示,古城保护得再好也失去现实的意义。

“遗产不能变成遗迹,更不能成为遗体。”采访中,景区人告诉我们,每实施一个项目,最先进场的是文史专家、考古队员,通过考古发现,再进行保护和拯救,最后再加以利用。这是景区建设中一条基本红线和铁的准则。

去年,景区从保护唐子城遗址的角度出发,对护城河进行疏浚。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扬州唐城考古队队长汪勃领衔的专家组先对护城河进行了考古勘察,发掘出了罗城遗址“北华门”,后来又发掘出了一个宋代水闸,确定是“西华门”旧扯。经专家鉴定确认后,护城河贯通区域向北移了30米。

以敬畏之心,尊重历史的原真性,这就是接了城市的“地气”。而一个个新景点、新载体、新功能配套的精彩亮相,既满足了市民、旅行旅游者们的生活体验、心理体验、感情体验,又彰显了景区建设的新思维:既有古今交融的“大气”,又有接轨国际先进理念的“洋气”。

在景区,这股“大气”和“洋气”随处可见:迎宾馆三期“瘦西湖温泉酒店”,现代古建“新中式”;老体育馆改头换面“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一站式”;瘦西湖导游中英大语种、日韩小语种,文化解说语言“零障碍”……甚至,景区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道路指示标识、公厕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来设置。

融合,开放包容与城一体

人本,人的感受至高无上

细心的游客和市民发现,去年以来,在扬州出现了许多以“瘦西湖”命名的道路:友谊路改成了“瘦西湖路”,古城第一隧命名为“瘦西湖隧道”,京沪高速、扬溧高速匣道都出现了“瘦西湖”字样,“瘦西湖”标识进入全国路网……

作为扬州符号性、代表性、灵魂性的城市象征,瘦西湖景区正在一天天变美,也变大了。这种“大”,不仅仅体现在景区面积规模的扩大、承载功能的丰富,更体现在她与周围城区的通透联结上,体现在她与整个城市的形神融合上。

事实上,在12.22平方公里瘦西湖景区和5.09平方公里古城区的土地上,集中了以湖上园林为代表的瘦西湖风景区,以遗址休闲文化为代表的宋夹城风景区,以市井文化为代表的绿杨村风景区,以城址遗址文化为代表的唐子城风景区,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蜀冈风景区。今天,这五大板块,彼此没有围墙的阻隔,点连成线,线连成片,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开放包容的整体。

“自去年以来,工业企业、与旅游休闲功能相悖离的低档次交易市场迁出景区,搬迁村庄农民。空间腾让后,再注入生态、文化和景点元素。”景区管委会主任汤卫华说,这一“搬”一“注”,表面上是业态的换血,实质上是景区与城区的空间粘合,还湖于公众、还景于公众、还空间于公众,原先的“近郊型景区”转化成了“城市中央公园”。

现在,走进瘦西湖整个大景区,一股中国古典园林范扑面而来,通透感直逼人的感官。

先拿水路来说,杨庄桥、观音山桥、长春桥打通后,整个瘦西湖与宋夹城河、乾隆水上游览线、荷花池贯通了,形成了一条循环水路。坐上画舫游线、观光游船线、水上巴士线,过去叫“一路楼台直到山”,现在则是“一路唐宋元明清”。游历景区,人们仿佛在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轴线”。

再说陆路。经过修复整治后的大景区,瘦西湖、宋夹城、绿杨村、唐子城、蜀冈五大风景区,均沿水道设置人行慢道,游人可以“在冶春吃完早茶,然后沿滨河慢道,经盆景园到虹桥坊喝杯咖啡,再穿越长春桥,抵达宋夹城看场网球赛,最后到达唐子城、大明寺”。这是一条多么惬意的步行路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和市民们可以借助沿途停车场和码头,或坐上景区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水上交通,或领取一辆自行车,随时随地在景区换乘中心进行水陆交通的切换。

在国际上,“世界级公园”最起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自然景观要优美,给人们有回归自然的享受;第二,具有鲜活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协调统一和谐;第三,诸多设施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缓解生活压力、愉悦身心健康的最佳载体平台。

“旅游业是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也是景区的支柱产业。”汤卫华说,我们一方面挖掘展示景区的文化内涵、体现时代脉络、放大名人文化效应、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扬州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把人的感受放在最高位置,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服务设施,真正实现景区从“观光型”向“消费度假型”的华丽转变。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自去年“虹桥坊”特色文化休闲街区亮相以来,满记甜品、星巴克旗舰店、哈根达斯旗舰店、BLU、talking、克莉丝汀、味蕾、全聚德等各类餐饮店、甜品店、KTV、酒吧休闲业态争相入驻,古色古香建筑群、与国际接轨的休闲文化体验,令无数中外旅游者大为惊呼,戏称之为“老扬州底片,新城市客厅”。

从虹桥坊东堤人行慢道向北,穿过长春桥,到达宋夹城公园。在这片集古城遗址、湿地温泉资源为一体的寸王寸金区域,被赋予运动时尚的内涵。网球馆、篮球馆、羽毛球馆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宋夹城公园属于纯开放型的,南北两个广场将满足市民、游客对运动健身的需要。甚至,你可以在这里举办小型音乐会、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沐浴在宋文化的氛围中,有一种别样的历史穿越感!”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田跃萍说。

推荐阅读:

探访中国最美园林之保定古莲花池:发展遇瓶颈

青海:乐都积极巩固“省级园林县城”成果

园林环卫工张银花:时间花在路上

兰州明年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体现绿化为本 文化为魂

 (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