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2014年03月25日 09:24天津日报

中国园林网3月25日消息: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委员们认为,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在建设美丽天津、实现中央对我市生态城市定位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加强顶层设计,用制度作保障,以生态环境建设主导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形势严峻复杂。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35.2%,连续5个月列入环保部通报的10个污染城市名单。主要河流劣V类断面比例超过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污染减排压力居全国首位,大气污染减排压力居第4位。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显现,与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需求和维权意识形成强烈反差,存在引发突发性事件的隐患。

2.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连续多年超过80%,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四个行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近40%,结构性和区域性环境风险防范压力逐步加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清洁能源和外购电比重较低,改善能源结构、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的任务艰巨。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1.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统筹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优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划定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编制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对于优化发展、改善环境、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本质要求,土地开发、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要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开发建设,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应定位于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构建城市格局红线体系,明确生态安全空间控制性要求,划定大气、水、生态和海洋等不同要素的红线体系,将环境资源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方向、规模、总量、布局的决定性因素。严禁在城市主导风向等大气污染敏感区布局大气污染项目,不在水源地、扩散自净条件较差区域等规划污染项目,不在污染聚集区建设大型居民区,控制城市开发强度,保留城镇化进程中必要的绿色生态空间,优化城市格局、产业布局。

三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要以大气环境的自然禀赋为根本出发点,确定质量基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空气质量基线作为城市发展的硬性约束性指标,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产业规划及道路交通规划等整个国民经济规划体系之中,将空气质量基线作为各项规划的前置性指标。基于空气质量基线研究划定城市大气环境红线、确定城市人口、能耗及排放量的承载上限。

四是加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从人口、规模、布局、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污染物控制等多个维度,建立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目标指标体系。研究确定生态红线、风险防线、资源消耗上限和生态环境容量底线等核心内容。

2.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可以确保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可以激励生态保护行为,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对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扶持力度、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实现生态补偿法制化。加快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法规,在顶层制度层面逐步形成完整的生态补偿条例和实施细则。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是要实现生态补偿标准化。补偿标准应按社会、经济、生态分类,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通过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三是要实现生态补偿规范化。生态补偿必须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做到环境开发者要为其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行为支付费用,环境损害者要对其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损失作出赔偿,环境受益方有责任和义务向优良生态环境提供方进行补偿。

3.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加强调控,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环境容量和总量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工业园区,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通过创新环保管理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制定有利于促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和环境标准。支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区域、产业、企业,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对各类工业园区用生态经济理念进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通过抓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

四是健全和完善环保责任考核机制,做好环境质量的监测、发布、预警和风险防范工作。完善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行GDP增长、环境总量、环境质量及民生环境健康“四位一体”的经济环境目标责任制,以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作为考核标准。加快建设监控体系,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建立布局合理、数据可靠、监管有效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发布体系。制定风险防范预案。

五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力量认真解决重点区域环境问题,重点放在水、气、土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危险化学品防治,对重点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六是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全面公布环境质量状况,适时公布污染减排现状,接受公众监督。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实行听证和公示制度。鼓励公众检举、控告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推荐阅读:

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动“绿色转型”

上海青草沙水源地涵养林开建 北岸尝试生态球种植防护林

新疆:阿拉尔将建首个中心苗圃基地 打造生态基地

安徽:全椒县春季绿化巧打“三线三边”生态牌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