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8日消息:自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闻名的黄石国家公园以来,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式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J。与世界自然保护发展潮流一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在近2O年中得到快速增长。但总体来看,我国自然保护区普遍存在保护管理模式粗放和能力不足等问题J。因此,探析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并从中寻求借鉴,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德国保护区建设概况
德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对于不同事务,在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按德国宪法有关规定,自然保护工作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开展,但联邦政府仅为开展此项工作制定框架性规定,开展与否及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的决定权在于州政府。例如,联邦政府于1987年颁布的《德国自然和景观保护法》中,仅规定可以成立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和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等6种不同类型保护区的原则l4],没有规定符合这些原则的地区必须建立保护区。基于联邦政府的框架性规定,各州成立保护区有着不同的具体作法,但都通过法律、法规形式予以固化,即"一区一法",并将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州政府财政预算。作为2种严格意义上的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德国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主要载体。相对而言,德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具有相似性,其自然保护区则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存在较大差异。德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小,通常仅为100hm左右;国家公园面积较大,通常在5000hm左右。自然保护区由州林业部门下属林业站代为管理,国家公园设有与林业站平行的独立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数量多,逾5000个;国家公园数量少,全国仅有14个。由于建立保护区的决定权在州政府,不同州所属国家公园在管理机构规模、管理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具有共性的是,国家公园的建立限制了自然资源的使用,影响多方利益,建立过程通常都颇费周折。此外,所有国家公园都具有较高的保护管理水平。
2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概况
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KellerwaldEderseeNationalPark)建立于2004年,为德国第14个国家公园,也是黑森州政府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家公园,其建立的法律依据为州政府于2003年12月颁布的《KellerwaldEdersee国家公园法令》。国家公园位于黑森州中部偏西北地区,总面积为5700hm,主要目的是保护欧洲最老、面积最大、受人为影响最少的榉树林生态系统。公园内分布的榉木林龄多在260a左右,直径达到O.7Om,树高超过12m。除榉树外,公园内部还分布有橡树、桦树等原生树种,以及道格拉斯松、云杉等外来树种。公园内主要分布的野生动物包括野猪、马鹿、羚羊、狐狸等,分布的鸟类有隼、猫头鹰、啄木鸟等。此外,还有上百种的甲虫、蝴蝶等昆虫栖息在公园中。当前,国家公园所在地土地和森林为州政府所有,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为黑森州州有林管理公司①下属部门。根据黑森州政府(KellerwaldEdersee国家公园法令》规定,国家公园有3个功能:其一,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其二,保护榉树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其三,为科研活动提供场所。(黑森州州有林管理公司隶属于黑森州环境、农村发展和消费者保护部的林业和自然保护署,下辖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州有林森林经营计划编制室、41个州有林经营管理站等部门,在财政上采取收支两条线,即年度费用纳入州财政预算,营林收入统一上交州财政。)
3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的建立过程
该公园的建立历经了漫长的十余年时间,其最终建立为多重利益得以和谐共存的体现。早在1992年,黑森州非政府组织--黑森自然保护联盟(NABU,NatureConservationunion ofHes·sen)向州政府提议建立国家公园,以保护榉树林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当时,国家公园所在地为黑森州最活跃的木材生产地和狩猎活动区。建立公园需停止所有的木材生产活动和狩猎活动,将使得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居民就业、原有营林机构受到影响。因而,在经济利益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国家公园的提议被州政府予以否决。
1996年,黑森自然保护联盟再次向州政府提议建立自然公园。当时,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全球自然保护事业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尽管经济利益仍是政府的主导利益,但并非唯一的,自然保护等公众利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州政府未对提议予以直接否决,而是提出需征求国家公园所在地社区意见。调查后,70%的社区群众表示不同意。于是,政府再次否决了建立国家公园的提议,维持原有经济利益格局的意见再次占据上风。
2000年,黑森自然保护联盟第3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提议。当时,州政府面对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木材市场不景气,政府需向营林活动予以大量补贴,停止该地区营林活动对政府所造成的经济效益负面影响较小;且国家公园所在地为黑森州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希望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即政府需寻求新手段来实现经济利益。建立国家公园不仅有助于政府通过新的方式实现经济利益,而且有助于发展生态旅游业,因而州政府最终同意建立国家公园。经过3年的筹备,于2003年正式成立。原有营林机构转变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原伐木工人转变为护林员,另补充了生态学家等科研管理人员。
4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管理现状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有主管和助理主管各1名,行政管理部、发展管理部、自然保护和科研部、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4个部门。主管、助理主管和4个部门部长组成6人管理委员会,于每周一上午9点召开例会,商议公园近期要处理的要事和大事,以及需多部门商议解决的事情。
4.1行政事务管理·
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现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特点,以效率为首,兼顾人性化管理,注意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1工作人员管理
国家公园每个工作人员有详细的日工作时间,上班时间具有一定的弹性。若由于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迟到,员工可在规定下班时间后将迟到时间予以弥补。行政管理部负责部长和主管的工作考核,部长和主管在每月底需向行政管理部提交工作报告。部长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考核,在其考核表上签字后交到行政管理部,以供发放薪酬。若上级认为下级的工作表现存在问题,上级可以报告形式提交考核意见给行政管理部,由行政管理部进行核实后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公园内对于出纳等职位仅招聘兼职人员,按工作时间长短领取报酬。
4.1.2车辆管理
整个国家公园只有2辆公车供公共事务所用,若需使用公车,应提前向行政管理部申请,并在使用前后登记里程表开始和结束公里数,以供考核。对于"私车公用",行政管理部为每位工作人员发放一本私车使用登记表,使用者需在使用前后登记里程表开始和结束公里数,每月底供行政管理部核实签字,并据经核实里程总数,按0.3欧元/km标准获取相应的能源补助费。 [分页]
4.1.3建设项目管理
国家公园在建的新信息中心位于公园外部。在获准建设项目后,公园组建以公园工作管理人员为主(5名),其他国家公园信息中心管理人员、专家组成的9人评定小组,选定公园外观设计等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由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就工程进展、建设方案调整等事宜与承建商召开不定期会议,商议建筑材料、中心设施等事宜,以使承建商更好把握信息中心的功能实现问题。此外,在项目建设期间,由监理公司召集,国家公园参与,于每周一下午2点召开工程进展协调会,确定什么时候预定目标可以达到及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4.2自然保护管理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并与保护管理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推动着保护管理目标的实现。
4.2.1生态系统保护管理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与科研部采用地理系统软件建立了公园生态系统地图,结合州林科院提供的森林作业图,用于生态系统管理。在公园生态系统地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公园被划分为3个不同区域。其中,75%被划为自然区,标注为黄色,主要由当地原生树种榉树林组成,对其不施加人工干预,保持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过程;15%为人工干预区,标注为绿色,主要由公园内外来树种道格拉斯松和云杉林组成,拟通过人工干预手段,由原生树种对外来树种进行完全替代,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其余10%为人工管理区,标注为红色,由历史遗迹、草地和河滩等组成。该生态系统地图可以动态反映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以便于调整管理手段。当前,国家公园内树木砍伐仅限于与周边法兰克瑙(Frankenau)镇接壤的500m范围内,其原因一是避免云杉、道格拉斯松等外来树种向公园内部蔓延生长,二是阻断病虫害传播。对于公园内森林遭受的病虫害,管理方不采取打药等防治措施。若公园内其他森林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管理方将任由其燃烧,不进行人工灭火。2007年1月份,德国遭受重大的风暴袭击,公园内大片的榉树、松树、杉树被风吹折,管理方仅清除了影响交通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
4.2.2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自然保护和科研部、发展管理部通过狩猎等积极干预手段,控制种群数量过度增长,以避免物种种群数量超过栖息地生态承载力,影响榉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以及野生动物因食物不足到公园周边耕地觅食,破坏当地农户庄稼。许可的狩猎地为公园边界500m范围内。发展管理部负责物种种群数量的测定,提交狩猎方案给自然保护和科研部审定。目前,对物种种群数量的测定采用2种办法:(1)由发展和管理部工作人员在晚上对部分小林区内的物种数量进行目测,对目测结果进行加总;(2)划定样地,设置围栏,避免野生动物进入。通过比照样地内野生动物食用类植物的数量变动情况,测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经批准的狩猎方案交由林业站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狩猎活动包括团组狩猎和个人狩猎2种方式,许可参与狩猎猎人均为公园工作人员。所有狩猎猎物为公园所有,其销售所得资金用于公园公众宣教活动。
4.3公众休憩和环境教育管理
公园将公众休憩和环境教育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一半的员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每月通过媒体告知公众公园组织的休憩活动,诸如由护林员带领的夜间步行活动,公众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报名参加。拟到公园参观休憩的团组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向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预约护林员作为参观向导。当所有护林员预约完毕后,游客只能自行参观。前来休憩的游客可以在信息中心免费参观野生动植物标本,了解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知识。针对学生团体,护林员会通过游戏、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听、看、闻、摸等多种途径全方面了解自然保护知识。
5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资金来源渠道
国家公园资金主要来源渠道为黑森州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用纳入州政府财政预算。除州政府资金投入外,国家公园另外2个资金来源为社会公众捐助以及公园有形无形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公众捐助的小额资金可通过护林员直接转交或邮寄等方式赠与国家公园,捐助的大额资金则需通过各种协会转赠国家公园,即国家公园应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寻求接受社会公众捐赠的协会给予资金资助。发展与管理部与当地餐馆、木材加工企业合作,出售狩猎所获猎物和采伐所获木材,以获取部分资金。此外,该部门还与部分企业合作,授权其使用国家公园字样,用于商品商标,并收取相应的字样使用权。
通过受赠和利用资源所获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公园开展公众教育活动。以在建的新信息中心为例,项目建设资金总额为670万欧元。其中,欧盟提供120万欧元,德国环境协会(GermanAssociationofEnviron-ment)提供100万欧元,所在地社区提供建筑用地折合30万欧元,黑森州政府提供420万欧元。新信息中心建成后所需的人员工资和经营维护费用,拟通过销售门票和在信息中心内设置的一个餐厅的租金予以支撑。若在建设初期,收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超支部分将由州政府补贴。
6启示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其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应是内生的,应寻求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实现多方面利益的统一和协调。在保护区建立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消除潜在的威胁。其二,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建立现代行政管理制度,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其三,寻求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手段,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一致的保护管理理念,立足保护区建立使命,构建系统和科学的保护管理模式。其四,保护区的发展应注重公众宣教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自然保护,以提高社会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其五,应构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使得多种资金来源相辅相成,即除了政府投入外,应通过合理利用保护区有形无形资源,使投入渠道多元化。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将迈人一个新的阶段,即从"抢救式"快速建设时期转向集约化有效管理时期。笔者希望通过借鉴德国科勒瓦爱德森国家公园的建立和管理经验,使得我国自然保护区粗放式发展、保护管理理念落后、保护管理水平低下、保护投入不足等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得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迈人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李周,包晓斌.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
1997.10(6):7-14.
E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2005
年)名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OO6:1.
[3]谢屹,李伟,等.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56-59.
[4]田贵全.德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J].世界环境,1999(3):31-34
推荐阅读: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