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头设在森林公园了 怎么还这么污染?

2014年03月03日 09:58华商晨报

中国园林网3月3日消息:大气监测数据引关注,曝有环保局长对污染数据很“委屈”:

陆续抵京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不少人带来了有关大气污染的议案、提案。

监测数据造假花样知多少

目前,盘点全国29个省份已发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雾霾”成为仅次于“改革”的第二大热词。

雾霾治理中,大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一些地方不断曝出监测数据在改善,但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据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调查,通过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数据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修改参数,不达标的变达标。实际监测的排放浓度是1000毫克每立方米,在软件计算时加了个0.1的系数,结果就成了100毫克每立方米。

二是破坏采样系统。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致使监测设备采集不到排放的真实样品。

有些造假手法令人啼笑皆非。“有些排污企业上传给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是‘垃圾数’。”北京一名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商说,“监测设备电源都关了,但数据居然还在上传!”

一位人大代表告诉记者,某市多次上榜“全国大气污染最重城市”,市领导急了,下令严查。可是环保局长很“委屈”地说:咱们的监测探头都设在森林公园里了,怎么污染还这么大呢?

怎样让排污者“不敢、不能”

孙菁代表认为,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一个突出局限性是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排污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对查实的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额度最高是废气数据造假罚款5万元,这甚至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用。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建议,处罚要出重拳,让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倾家荡产”。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看来,立法的空白点之一是,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区域合作治理雾霾的尝试,但“合作”常常局限于“转移”——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

让排污者“不敢为、不能为”,还要引入公众监督。长期以来,公众被挡在大气监测的技术壁垒之外。但邓中翰代表认为,把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的排放数据放到网上,让社会实时知晓。

宋心仿代表认为,防治雾霾需要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雾霾之下无人可以置身事外。发生在你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不站出来监督,就是任由自己的权益被侵害。”

推荐阅读: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是治理雾霾重要选项

专家支招防雾霾 大叶多肉植物有助空气净化

石家庄环保局回应因雾霾被诉:空气已明显改善

来自星星的你怎能看见一个雾霾下的我——绿植救我!

(来源: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