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肥乡县用“市场之手”解绿化难题

2014年04月14日 09:08河北新闻网赵晓清 刘剑英 王晓东

中国园林网4月14日消息:为破解“年年植树不见树”这一难题,2011年,邯郸市肥乡县开始探索政企合作之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的思维打破完全由政府主导的绿化模式,让企业成为造林绿化的主力军,政府强化引导、规划和管理职能,通过发掘公路廊道等绿化用地的土地效益,实现政府要绿、企业获利、农民受益的多赢目标。从2011年至2013年底,该县造林绿化近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6个百分点。日前,记者来到肥乡县,实地探访这一绿化新模式。

春风送暖,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在肥乡县采访数日,记者没有看到干部群众齐上阵、挖坑浇水大造林的宏大场面,县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等道路两侧,却已是苗木遍植,几乎没有绿化空白。

“老实讲,现在已经找不到用于义务植树的大块空闲地了,大规模的群众义务植树活动也就不搞了。”肥乡县林业局局长苗九珍说,自推行政企合作的绿化模式以来,公路两侧等用于绿化的土地,基本都被苗木企业承租搞绿化了,去冬今春全县1.6万亩造林绿化任务,3月中旬就已悄然完成。

肥乡县推行政企合作绿化模式,始于2011年。那一年,以县城北环、西环等道路开通为契机,肥乡县打破了以往完全由政府主导的绿化模式,试水市场化。

“政企合作,就是政府出规划、定规则,具体的绿化工作交给企业去办。”肥乡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申永清介绍,该县林业部门通过乡镇和村对需要绿化的地段进行土地流转,公开招标确定承租绿化企业,企业按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绿化并负责后期树木管护,在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合同期内林带更新、苗木出售、林下经济等收益归企业所有。同时,政府给企业部分补贴,比如,2011年签订的10年期土地流转合同,前三年由政府承担每亩每年1200元的农民土地返租费,三年后费用由企业承担。

政企合作的造林机制,首先以合同的形式维护了农户利益。今年,林带占地由所在乡镇政府按每亩1200元的价格返租农民土地,其中县财政每年每亩补贴800元,其余400元由绿化企业支付,农户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种一亩地,不算人工成本,好年景也就收入1000元左右。”在309国道屯庄营乡刘寨营村路南植树的村民陈希荣说,自家2亩地流转出去,年收租金2400元,打工每天收入50元,总收入比以前多了,现在村里很多留守妇女被绿化企业雇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但企业的积极性在哪里?

3月27日,记者驱车从青兰高速公路肥乡口下道,驶入井堂街高速连接线,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几十米范围内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树苗。今年初,这条4.7公里的高速连接线两侧各50米宽的绿化工程,被肥乡县卫昌苗木股份有限公司竞得。

说到企业利益,该公司董事长刘卫昌直言不讳:“利润点主要在于绿化地可以兼作育苗场,还能发展林下经济。”他拿2011年承建的肥乡县北环路廊道绿化算了一笔账:北环路绿化占地折合面积500余亩,当年栽种了各类苗木1.5万多株,今年树木开始间伐,当时一株树苗种植成本十几元,现在树的胸径达到10厘米,价格涨到300多元,合同期十年,收益可观。同时,按照当年政企合作的相关协议,每亩每年1200元的土地返租费用,前三年由政府负责,企业又节省了约180万元。

除经济效益外,更让刘卫昌看中的,还有土地流转的便利。“政企合作,由乡镇政府组织各村从农户手中返租绿化用地,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协议,企业通过竞标取得土地使用权,避免了同一家一户打交道容易产生的土地流转纠纷。政府牵线,农户放心,企业省心。”刘卫昌说。

推荐阅读:

长春:伊通河园林绿化目前已补植树木万余棵

陕西:西安促使城市绿化形成网络体系

陕西:延川林业局三项措施打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战役”

贵阳:城市绿化建设4年投入资金近4亿元 [分页]

企业得到利益、农民得到实惠,政府又得到了什么?

“政府不仅减少了绿化资金投入,降低了管护成本,更关键的是保证了绿化效果,实现了核心目标——要绿。”肥乡县委副书记、农工委书记董保军说,政企合作的核心是引入市场化造林机制,绿化成效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企业就会对苗木进行精心管理。从这几年统计看,肥乡县植树造林苗木成活率已从不足三成跃升至85%以上,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不到7%快速上升到去年的13.6%,今年有望突破16%。

政府不再“冲杀”到植树造林第一线,可以腾出精力,更好地发挥规划、监管职能,保证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申永清说,按照合同,林带建设必须符合市、县绿化标准,企业间伐苗木也要得到林业部门批准,且间伐数量不得超过植树总量的50%,并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植,从而保证绿化地段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效果。

造林模式由市场唱主角,也使基层轻松很多。对这一点,天台山镇党委书记于亮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前些年乡镇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投入有十几万元,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植树造林重在后期管护。以前每到植树造林季节,虽然植树场面轰轰烈烈,但由于后期缺乏管护,苗木成活率极低,甚至每年挖的树坑都在同一个地方。”

“借市场之手盘活昔日沉睡的绿化土地,实质是以改革的办法,打破了旧有的政府主导的绿化模式,通过调动企业投身绿化造林的积极性,解决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难题。”肥乡县委书记殷立君介绍,政企合作的办法破解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和资金难题,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目前,肥乡县各类苗木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流转土地4万多亩,县域内青兰高速、309国道、定魏线等县级以上道路两侧50米宽的林带绿化全部实现市场化。

从今年起,肥乡县政企合作的模式开始向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延伸。全县确定了首批10个绿化精品村,开展村内坑塘、空闲宅基、环村林带绿化。村庄绿化所需苗木款由县财政整合林业项目资金并配套出资70%,乡镇、村两级自筹30%。按标准完成绿化任务的村庄还可以获得奖励资金,用于绿化提升和树木管护。

天台山镇天台山村是10个绿化精品村之一。漫步村里,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树苗,村西一处废弃坑塘内也新栽了三百多株白蜡、法桐。村党支部书记卢振生介绍,树苗由县林业部门提供,树苗管护由村里的保洁公司负责,通过划分不同的责任区,树苗的成活率和责任人的工资直接挂钩,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农田林网建设同样生机勃勃。驱车在天台山村南的田间公路行驶,触目所及,新植的苗木在地块周边纵横排列。王新峰和5位村民合作承包了天台山村南片的部分农田林网建设,主要负责树苗的后期管护。按照协议,三年后,每棵间伐的树木收益中,40%归被占地的农户,40%归承包人,剩余20%归村集体。“地里的树木对庄稼生长有一定影响,农民不支持,这是农田林网绿化的一个老难题。以市场化的办法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得到实惠,是我们尝试破解这一难题的新办法。”苗九珍说。

推荐阅读:

长春:伊通河园林绿化目前已补植树木万余棵

陕西:西安促使城市绿化形成网络体系

陕西:延川林业局三项措施打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战役”

贵阳:城市绿化建设4年投入资金近4亿元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