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成首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2014年04月22日 11:15青海日报毛翠香

中国园林网4月22日消息:初春时节,来到湟水河南岸乐都污水处理厂,这里的变化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湟水河边原来的荒地上,建起了人工湿地,50公分高的芦苇,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睡莲、香蒲已长出20公分的叶子,湟水河排放口水流十分清澈。据水质监测表明:酸碱值(ph)、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均达到地表水Ⅱ类—Ⅰ类标准。这是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实施“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

该工程利用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通过建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进行深度生物净化,达到地表水规定标准。工程依托湟水流域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开展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结构、人工湿地植物筛选、优化及人工湿地后期运行管理等适宜性研究,研发和优化适合我省省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建设潜流人工湿地1680平方米、表流人工湿地4500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500立方米。

工程自2012年8月28日开工建设,已基本完成高寒地区人工湿地示范单元结构设计、人工湿地植物筛选、优化及示范,高寒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展高寒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综合效益对比分析研究和高寒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

人工湿地主要采取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实现水的净化。工程技术人员在潜流种植芦苇、香蒲,在表流种植芦苇、菖蒲、水葱、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在陆地种植草坪、景观树木,防护绿篱等配套景观植物,潜流植物成活率达94%,表流植物成活率达75%。经过去年冬季高原严寒的考验,人工湿地系统安全越冬,栽植的水生植物根系发育成熟,根际微生态环境已完全形成。省环境科学院院长翟永洪介绍,“湟水流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在青藏高原尚属首次,为解决我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流域污水治理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尤其对于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将填补我国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区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领域的空白,对青藏高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和工程建设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推荐阅读:

南京:固城湖将打造万亩湿地公园

南京:七桥翁湿地公园北侧垃圾成堆

河南:白鹭洲湿地公园绿化工程紧锣密鼓

陕西: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现场验收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