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5日消息:党的十七大首次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课题,要实现生态文明,必然大搞生态建设,而林业建设正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近年来,我省造林绿化六大工程的实施,逐渐在全省形成了铺天盖地种树的态势和氛围。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提出要以去污增绿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山西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主色调。又是一年春来早,春季植树造林的进展,直接关系到全年林业目标的实现,为此,我报推出栏目《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建设三晋秀美山川》,关注各地绿化动态,发掘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以求推动全省工作。
他有赤子之情,少壮入行伍,花甲归故乡;他有愚公之志,塞外斗风沙,荒山搞绿化。他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塞外风沙中绿化荒山荒坡3000多亩,建育苗基地300亩,协调有关部门为家乡修建水泥路3公里……
他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少将军衔。2003年退休回到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后,他以一位将军特有的坚毅和对家乡无尽的热爱,开始了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改善家乡生态环境的壮举。解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他的事迹在家乡父老心中散发着光和热。
回乡播绿,继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从小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童年充满了苦涩。但在记忆中,张家场村的每一户人家对他都十分关心,时常用馍馍、沙枣和旧衣服接济他,使这个过早丧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乡亲们的关爱。他难以忘记1964年入伍的那一天,全村老少一起出动,把自己送到公社驻地,有的殷殷嘱托,有的泪眼婆娑,有的一个劲把鸡蛋、瓜子往他口袋里塞……入伍的路上,张连印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回报生他养他爱他的故乡。
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张连印具备了执着上进的品质。在部队期间,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军体、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他都是拔尖的,到1983年,年仅38岁的他就担任了副师长。直到58岁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的职位上退休,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表现优秀。
退休后究竟怎么过?是在大城市过清闲的生活,还是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张连印毅然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记忆中的土坯房都变成了大瓦房,乡亲们依靠煤炭资源的优势也都过上了殷实的日子,这让张连印打心里高兴。但村里恶劣的生态环境却没有改变:由于地处塞外高原上的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风沙危害严重,1000口人的村子,周围的荒山荒坡面积就达到1万多亩。想到党和国家正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张连印暗下决心,一定要再做点事情,报答党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回报家乡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而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正是家乡建设的当务之急。
他把回乡植树造林的想法告诉妻子和子女们后,家人担心在农村生活和医疗都不方便,劝他不去为好。张连印认真地给家人讲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讲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全家人都被他说服了,感动了。2003年7月办完退休手续后,张连印带着妻子回到老家,住进堂弟家中,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征程。
推荐阅读:
深圳:以后新建桥梁必须绿化 采取适宜形式开展立体绿化 [分页]
克服困难,在风沙中打响造林绿化的硬仗
有着多年领导工作经历的张连印,非常明白凡事“予则立”的道理,一开始他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将对村子周围1.1万亩荒山的绿化绘制成蓝图。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合同,明确提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植树造林成果无偿交给乡村。同时,张连印多方筹集资金,雇佣工人,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绿化荒山打好了基础。
真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
堂弟张连茂劝他说:“大哥,风沙地里难栽树,村里种了几十年的树都没活几棵,咱就别费心思了。”可张连印不信邪,他坐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苦思冥想:“很显然,脚下的高原风沙源地吸水速度快,水分保养能力差,树木成活率低,没有科学的栽植办法不成。”随后,他走大同,上北京,四处求教,终于掌握了在沙化地严重地区植树造林的要领。
左云县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抢在春夏之交的几天内完成。每到这时,张连印早晨5点就起床带领工人上山植树,午饭就在山上与工人一起吃干粮,每天都干到夜幕降临才收工。由于技术得当、功夫下到,树苗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张连印暗自高兴。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04年下半年,由于没人看护,正在疯长的几万株树苗两天之内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看着被啃食的树苗,张连印眼含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牧的人啊,你可知道这几万株幼苗的成活比养羊赚钱更加艰难!”事后,张连印没有听从别人在林地撒毒药、设栅栏的建议,也没有向乡亲们索赔,他找到村里的干部,把本村的牛倌、羊倌集合起来开了一次会。张连印在会上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些小树就是要改善家乡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会后,张连印又从有限的资金中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胶鞋。
张连印以德报怨的做法感动了饲养牛羊的乡亲们,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幼林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绿满群山,树起了一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好形象
经过4年多的努力,张连印的汗水浇灌出片片绿荫。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180多万元,打井8眼,在荒废的河滩上建起300多亩育苗基地,育有樟子松、油松、侧柏、新疆胡杨等20多个品种,育苗近200多万株。目前,他绿化荒山荒坡面积已经达到3000多亩,张家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观。前不久村民发现,在这里绝迹多年的黄鹂和杜鹃又见踪迹,狐狸和黄羊也开始出没。面对着可喜的成绩,张连印说:“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今后3到5年,我要争取再植树5000亩!”
张连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回报党和人民的模范行为,感动了他的战友和驻地官兵,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植树季节,张家场的乡亲们纷纷主动上山义务帮工,他们说:“张将军真是好样的,他种树为国家,为乡亲,俺们绝不能袖手旁观。”左云县委、县政府也多次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具体指导,县委常委、人武部长侯振春说:“我们决心像张连印将军一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做一名让群众竖起大拇指的好干部!”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目前,张连印退休后带领妻子绿化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已在塞上高原、长城内外被越来越多的军民广为传颂。
推荐阅读:
(来源: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