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3日消息:贫瘠荒凉的沙地变成满目葱茏的绿洲,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仅用4年时间就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农牧民摆脱了沙进人退的困境,目前,全苏木117万亩沙化面积已经有近三分之二得到有效治理。而特色养殖业的兴起,又让百姓走上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的发展模式。如今的阿什罕苏木,在黄与绿的此消彼长中趟出一条“绿色”民生之路。
地处科尔沁沙地西部的阿什罕苏木,曾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人迷眼,马失蹄,白天点灯不稀奇。”为改变风蚀沙化环境,从2009年开始,该苏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亿元,经过4年建设,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21.9%增加到2013年的51%;全苏木117万亩沙化面积中有70多万亩得到综合治理。
纵横交错的路网为治沙打开一条条“绿色通道”。几年来,阿什罕苏木整合资金修建了图哈线、苏都线、那日线3条穿沙公路,全长100多公里。以路网为基础,将浩瀚的沙区划分出若干单元,人流、物流等可直接开进沙地深处,绵延不断的绿色向公路两侧的沙地延伸。置身于穿沙公路,极目之处是阡陌纵横的稻草沙障方格,它犹如一张大网覆盖在黄沙之上,而在这张网上,迎风傲立的黄柳、白柠条、樟子松等植被筑起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屏障。
以自然力量修复自然是阿什罕苏木生态建设的成功法宝。如今,7000多农牧民放下手中的羊鞭,搞起舍饲养殖。高日苏嘎查组民爱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以饲养基础母牛为主,现发展社员52户。理事长道格套算了一笔账:“养殖基础母牛效益高,资金回收快。收获的小公牛养3个多月后就能卖7000多元钱,这期间不用任何饲草料,成本低。小母牛则直接留作基础母牛,每家年收入可保证在5万元以上。”与传统散牧相比,高回报的集中舍饲模式让牧民们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养殖积极性。目前,阿什罕苏木基础母牛存栏达4000多头,仅2013年就出栏优质牛犊4000头。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林下散养沙地牧鸡产业悄然兴起。2012年,15户牧民养殖牧鸡1.7万只,当年每只鸡就获利16元。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去年,沙地牧鸡养殖户发展到60户,养殖规模达6万只,新建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养殖户实现纯收入120万元,受益户数人均增收1700多元。为扶持沙地牧鸡产业的发展,阿什罕苏木为沙区深处不通电的养殖户配套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并引导养殖户成立了沙地牧鸡养殖协会,注册了“阿什罕凤”商标,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有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推荐阅读: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