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0日消息:今年,武威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方针,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把造林绿化作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统筹“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长效机制,举全市之力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构筑绿色家园。
武威市计划今年完成人工造林50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6万亩,义务植树1100万株。至5月15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62.44万亩,占工作目标任务的124.9%;完成封山(沙)育林(草)21.9万亩、通道绿化1092公里、义务植树1146万株。其中,治沙造林24.66万亩、农田防护林2万亩、水涵水保林2.74万亩、特色林果33.04万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6.6万亩。是武威历史上人工造林规模最大、面积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
一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生态建设关乎武威发展全局,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不懈做好绿化造林工作,推进生态持续好转。各级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要清醒认识到,植树造林既是义务,更是责任,只有持之以恒地发扬好的作风,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以贯之地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管”字当先,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长此以往,才能为武威披上更多绿装,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财产”。
武威市委把造林绿化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造林绿化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加强检查督促,严格奖惩考核。同时,根据所承担的绿化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级量化,逐项落实,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武威市坚持开展大规模义务压沙植树造林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身体力行,带头参加义务压沙植树造林活动。今年3月28日至29日,市委书记火荣贵等市领导,同3000余名干部职工、驻武官兵一起,在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两天来,有的干部帽边上渗出了汗水,有的群众手掌上磨出了血泡,经过大家的共同劳动,完成绿化19.04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2万株。一排排新栽的树苗昂然挺立,在和煦的春风中展现着蓬勃生机,为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增添了一道绿色。
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古浪县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工业治沙模式的典范,火荣贵多次调研园区建设时要求,要把加快园区产业发展和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园区,构建绿色安全屏障。
今春,是武威市历年来义务植树参加人次最多、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参加义务植树的适龄公民98万人,栽植各类苗木1064万株,其中,机关干部职工人均植树223株,是历年来义务植树参加人次最多、连片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G30、天颐大道、荣生路、红东路、武威保税园区、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浪阳光新村、感恩新村等重点区域绿化全部由市、县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驻武部队官兵义务植树完成。
4月26日,市上领导和市直单位、凉州区、民勤县4600多名干部职工在荣生路完成绿化21公里,栽植新疆杨6.8万株。凉州区和古浪县组织干部职工2000多人完成武威保税园区外围绿化10.4公里,栽植各类树木2.5万多株。
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抓、林业部门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的工作机制,组织干部职工完成G30、天颐大道等绿化94.3公里、植树8.29万株。
二
武威沙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对生态治理格外关注,每年压沙造林之季,都深入到沙漠腹地,同当地干部群众谋划压沙造林蓝图,商讨治沙造林之策,推广治沙造先进技术。火荣贵说,近年来,全市压沙造林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改善武威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家园夯实了基础,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需要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坚持治沙造林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甘为沙漠披绿装,“敢教日月换新天”,构筑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武威,造福武威人民。
武威市坚持干部义务压沙造林制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每年义务压沙1亩。去年冬季,开展冬日无闲压沙活动,市、县区机关干部3.66万人在红水河东岸荣生路北侧、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荣生路、民勤红东路等地开展了3—4次大规模的义务压沙植树活动,每人平均参加劳动6天。完成压沙造林3.98万亩,植树815万株。全市共完成压沙10.64万亩,其中,机关干部压沙3.98万亩,人均1亩多。3月6日—17日,市、区机关干部职工在红水河东岸荣生路北侧完成压沙造林2.34万亩。
今年4月份,武威市降水多,造林成活率高,特别是治沙造林成效明显。同时,随着气温逐步升高,造林黄金时节即将结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火荣贵提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增加压沙造林10万亩,再掀植树造林新高潮。并要求各级领导干帝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和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其位谋其事,在其位尽其责,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深入一线,治沙造林,绿化家园。
武威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进度加大治沙造林力度的紧急通知》,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力量,抢抓降雨多、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集中时间、集中规模、集中资金、集中劳力,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沙区雨季抢墒造林作业。至5月10日,全市新增10万亩治沙造林,已完成10.2万亩,占计划10万亩的102%,其中,植苗造林3.6万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6.6万亩,这为治沙造林又探索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防沙治沙造林新途径。
武威市今年计划完成治沙造林13.7万亩,至5月15日,已完成治沙造林24.66万亩。治沙造林全部采取“麦草沙障+梭梭”技术措施和抢墒造林、人工拉水补墒造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0%以上。凉州区以红水河东岸荣生路北侧为重点,通过市、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形式,完成治沙造林3.5万亩;民勤县以青土湖、西大河、红东公路、民南公路沿线等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为重点,完成治沙造林6.62万亩;古浪县以金色大道、民调渠新修治沙道路沿线和北沙窝等区域为重点,完成治沙造林7.1万亩。荣生路沿线、红水河沿岸、民调渠沿线、西大河、黄案滩、青土湖等风沙危害区域连片治沙造林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防沙治沙效果十分明显。
三
发展以葡萄、皇冠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是武威市的一大亮点。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一举两赢。自2010年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提出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业”主体生产模式后,目标是到2016年,以葡萄、皇冠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达到150万亩,实现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倍的目标。特色林果业由13.3万亩增加到121.11万亩。
民勤县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治理生态和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按照“以酿造葡萄为主、示范发展红枣和枸杞”的产业方向以及“东坝葡萄、西坝红枣、湖区枸杞”的总体布局,强力推进以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重点的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特色林果业30.97万亩,农民人均特色林果业己达到1亩以上。2013年特色林果业挂果面积10.4万亩,酿造葡萄鲜果总产量达1.5万吨,红枣干果总产量达3.3万吨,枸杞干果总产量达0.4万吨,特色林果业总产值达7556万元。今年至5月10日,全县规范化建设特色林果面积达9.28万亩,建设特色林果业县级示范点17个、乡级示范点25个。
今年4月,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在民勤县西渠镇和大滩乡,看到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正在栽植特色林果树苗,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火荣贵说,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很大实惠,实现了增收致富。实践证明主体生产模式是推进武威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以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目标的实现,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武威市坚持在国家投资主渠道的前提下,市、县区财政加大了特色林果业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做到了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市、县区财政投资持续增加,企业、个人投资投劳广泛聚集,为特色林果业提供了可靠保障。市上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对特色林果用水按现行农业用水价格优惠50%。积极与省上有关部门对接,争取“甘肃省林果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支持;各县区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上的扶持政策,捆绑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功能区补偿、扶贫开发、妇女小额贷款等涉农资金,保障了对特色林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今年,武威市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酿造葡萄、皇冠梨、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凉州区突出金色大道沿线扩展延伸、G30沿线、民武公路、凉古公路及县乡公路特色林果长廊和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古浪县重点突出G30沿线扩展延伸、省道308线、大海路、裴谭路、凉古路、马永路、大小路等七条路沿线特色林果长廊建设。至5月10日,全市新建特色林果基地33.04万亩,新建基地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点19个、500亩以上的点105个;建设任务1万亩以上的乡镇3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27个;建设任务1000亩以上的村35个;新建标准化建园示范点20个。
武威市在继续抓好40个效益示范点的同时,市、县区新建标准化栽培示范点20个,实行技术干部包抓示范园责任制,每个示范点有一套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宣传引导,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大户流转农民土地,发展林果业。在苗木栽植上各县区都比较规范,开沟整地、覆盖地膜、间作物都基本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以威龙公司、月色美地、久石红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8668亩、累计达到13.63万亩,新发展特色林果8668亩、累计达13.63万亩。
推荐阅读:
(来源: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