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菹草疯长影响水质 专家:湖泊生态修复慎用双刃剑

2014年05月20日 10:29长江日报谷萍

中国园林网5月20日消息:这几日,月湖民间“湖长”文昌植,每天都会到湖边巡湖。近来气温升高,湖中原本用来对湖水进行生态修复的菹草疯长,他很担忧:菹草生长过快,水质反受较大影响。

身处闹市中心的内沙湖则是另一番景象:3.5米深的湖水,无风时平滑如镜。风过处,虎尾藻等水草随流波摆动,清可见底。内沙湖生态修复工程负责人、省水科院湖泊河流研究所博士康玉辉透露,为防菹草疯长,近日,他们将内沙湖第一阶段种植的菹草全部拔除,换种黑藻等其他沉水植物。

菹草净化水质,功不可没。为何要将“功臣”换掉?康玉辉称,在生态修复初期,通过种植菹草,确实可以借助它生长速度快、可吸附水中大量污染物、达到快速净化水质的作用。但这种水草也有致命弱点,它的种子会落到水里,疯狂繁殖,造成湖中菹草过度生长,对水面形成一定遮蔽,影响到水中的氧浓度,导致磷的释放增多,从而破坏水质。

据了解,武汉市多个湖泊进行生态修复时多会选用菹草,但后期维护工作量大、费用高。如四美塘,每年清明、“十一”前后,都会派专人清除菹草,每次耗时一个多月。

江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下个月菱角湖清淤完工后,将启动生态修复工程。菹草是选用的水生植物之一,但会将其控制在一定区域内生长,同时按配比选用金鱼藻等其他沉水植物。

对此,康玉辉表示,湖泊生态修复,应更注重水生植物的种类丰富,尽量品种多样,以改善水质,这样可极大地降低湖泊的后期维护成本。

推荐阅读:

浙江:桐乡加快生态修复积极推进“五水共治”

湖南:生态修复 挥向重金属污染的“绿色利剑”

甘肃省厅出台方案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南京:紫金山将生态修复15条“野道”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