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7日消息:对污染治理不到位的地区“环评限批”、挂牌督办63家环境“问题企业”、成立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近来,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出新举措。
每一寸国土开发都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去年底,一个投资1.5亿元的汽车零配件项目计划落户福建南平,不料却吃了当地政府的“闭门羹”。
南平市环保局工作人员陈忠民说,“这个项目涉及电镀、喷漆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存在一定污染,项目再大我们也不敢要。”
近年来,南平市严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关,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投资,坚决拒之门外。2012年至今,仅环保部门就否决了8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
南平位于闽江上游,是福建的生态屏障。当地的产业选择既体现出发展观的转变,更具备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去年初,福建省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
福建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是推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早在2001年,福建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3月1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郑栅洁表示,按照《若干意见》赋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首要的就是促进“绿色布局”,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环境倍加呵护,对资源精打细算,“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
让生态破坏者“寸步难行”
在生态问题上绝不含糊,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坚决说“不”。当前,福建省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举措,重拳出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漳州龙海市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当地部分群众在九龙江沿岸无序发展了大量砂场。“到2014年,龙海共有183个砂石堆放场及中转场、洗砂场,全部未经审批,对下游造成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龙海市水利局副局长曾向阳说。
自年初开始,龙海市重拳开展砂场专项整治。截至5月初,全市183个砂场已清除完毕171个,其余12个正在清除之中。
今年4月,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在福建设立;63家福建企业因存在环境问题,被省环保厅列入省级挂牌督办。“对整改无望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将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取缔或关闭。”福建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让生态环境守护者得利,让生态破坏者寸步难行,”郑栅洁说,“科学的机制和严格的监管至关重要。”
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完善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健全评价考核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等规定,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推动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为绿色发展积累“福建经验”
《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示范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说:“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生态文明发展的经验,是国家赋予福建省的职责和义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建正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努力探索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福州市永泰县生态良好,被誉为“福州后花园”,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福州市规定,“对永泰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
“这样的‘三考三不考’,把准了后发山区的脉门,让基层干部群众更加明确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永泰县委书记林强说。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李文溥表示,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深化改革有机统一,在持续创新中探索“标本兼治”之策,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更多“福建经验”。
专家指出,当前福建省正在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综合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符合国情、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力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