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6日消息:“5·12”特大地震使绵竹市遭受重创,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灾后恢复中,四川省绵竹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向全市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环境是基础;发展现代工业,环境是保障”的口号,将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奋斗目标列入了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
绵竹坚持科学统筹,构建生态的环保规划体系。按照“生态宜居”理念,结合震后绵竹建设整体目标思路,编制了《绵竹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在城乡建设和发展经济过程中,全市上下以《规划》为纲领,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刚性要求贯穿其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环保机制,构建生态的能力保障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建设的严峻挑战,绵竹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强化科技支撑,该市在创建生态市过程中,对生态市建设实施规划,广泛征求意见,并聘请多名专家教授进行指导,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并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作出《全域空间发展规划》。三是加强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高该市环境监管监测能力。
“5·12”地震近6年以来,绵竹市在恢复重建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创业者来绵竹市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他们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建设所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
构建生态的环境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对重点招商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保证了项目建设无障碍顺利推进,受到了企业的好评。”这是近日新落户绵竹的一家企业对绵竹市环保局开展“绿色审批通道”做出的积极评价。
据绵竹市环保局局长徐义全介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建设项目环评服务工作,在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把环境准入的同时开辟了一条快捷的“绿色审批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严格落实跟踪服务制和限时办结服务制。针对受理的建设项目,确定环评形式后就与业主积极沟通,清晰地告知业主需要的审批要件和每一步工作步骤,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提前介入,协助业主开展环评工作。环评审批承诺时限按要求在原承诺时限基础上提速20%,即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之日起24个工作日内办结;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办结;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坚决把好关口;对于企业能够达到环保要求的,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确保“绿色通道”拉动的是“绿色增长”。
该市坚持把控制污染物排放作为落实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淘汰污染重、治理难的企业和项目。全面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环境评价制度,切实做到了“三不批”:落后产能项目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项目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项目不批。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三关”:环境准入关、减污减排关、环境监管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加强涉重企业专项整治,对超标排放、不稳定达标排放、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和限期整治。
据了解,该市已拒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绵竹区域产业规划项目30个,依法取缔、关停和搬迁11家污染企业,对2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对24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有效打击了企业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据记者了解,该市已累计投入25.6亿元,对6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企业开展了限期治理,帮助7家工业企业对废水、废气、烟尘、粉尘等治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对重点企业均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控力度。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内部排污管网改造,规范排污口,确保治理设施运行完好率达100%,达标率达100%。
目前,绵竹已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市级生态村92个,生态家园137个。新增绿地面积3.5万余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2m2/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了山区植被恢复工程,2013年森林覆盖率已达50%。通过努力,2013年绵竹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2天,境内绵远河、石亭江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一个“富强、文化、生态、幸福”的新绵竹已悄然兴起。一个与青山绿水相融共生、风貌突出、生态宜居的新绵竹正在形成。
绵竹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区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绵竹市多次荣获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市,全国AAA级投资环境市等荣誉,2013年4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经济网)